第121章

本来大陆那边的政府对于这些媒体的管控就很严格,现在人家不借着这根藤往上爬才是假的。

“杨篱的事你先别急,现在一动不如一静。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就算放着不管,眼红杨篱手里资源的人也多的是。这么大一个剧组,还怕找不到能下手的地方吗?”

李季阳听出了大哥的言外之意。

在剧组里动手脚的确比在剧组外更简单。

而且整个团队鱼龙混杂,稍微做一点手脚,根本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只要不闹出什么人命事故,那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李家家族事务的对接也不过持续个半年,熬过这半年,你的地位照样是稳的。这半年里你暂时不要出手,交给我就行。”对于李季阳这个弟弟,大哥还是有几分疼爱的,这个弟弟也的确有那么一些价值。

与其让李季阳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动手脚拖后腿,还不如放开手让他来。

在自己的地盘上,让一个大陆的艺人去医院躺一两个月,难道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吗?

《半世纪》全程几乎都是以复古的方式在拍摄。

这部电影以一个因为家里穷不得不踏入娱乐圈的道具师小男孩为主,以这个小男孩成长的视角,来展现他眼中所看见的香港电影圈的变化。

小男孩刚刚入行的时候,电影圈最为流行的就是武侠片。那些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男演员格外吃香,女演员也需要每天进行武术训练,争取在电影屏幕上能够将打戏拍得好看。至于替身,那是没有的。

除去这小男孩入行认的师父,男孩还认识了其他的一些追梦人。他们之中有的去报了电视台的艺人培训班成功出道,有的转行去做了主持人,也有的干脆就退出。

等到小男孩渐渐长大,武侠片已经没落,曾经武侠电影的男女主角,陷入没有工作的窘境,反而是以前不被看好的那些长相略为邪气的演员,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男孩的收入也渐渐增加,有时候忙起来一天要同时赶几个不同的场子。

当然,作为道具师的男孩,也渐渐在这一行里做出了名声,到哪里都会有人喊一声哥了。

男孩攒了不少钱,开了个人公司,专门承包电影的一些道具业务,日子眼看着变得越来越好。突然有一天,男孩意识到公司的账目越来越难看,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接不到活了。

而男孩在演艺圈的那些朋友,有些陷入了豪门恩怨,有些开始放下身段去接烂片,有些则是拿着身家北上前往大陆发展。

一夜之间,仿佛一切都变了。

等到男孩变成了大叔,变成了爷爷,他才被以前指导过的一个小辈郑重地请出山,为这个人新拍的电影做道具。

这部电影正是小男孩第一次参与制作的电影的翻拍版。

仿佛是一个轮回,换了演员重新演绎一个故事,已经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故事的主线很清晰,光是主角的不同人生阶段,就换了好几个不同的人来演。

这种用不同的人来扮演一个角色的方法对演员本身和导演都真的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挑战。

不同的演员个性不同却要演同一个角色,在适合性上就会出现微妙的差别,也会让观众跳戏。

但导演还是坚持这个想法。

年轻的演员是没有办法将主角这个道具师扮演好的。

虽然名义上是主角,但整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却并不是道具师,而是道具师眼中的许许多多在电影圈工作的人。主角单独的镜头不多,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下这一切而已。

只有真正经历过香港电影兴衰的演员,才能够把握住这一份恰到好处的沧桑和无奈,这也是年轻的演员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的东西。

而让老演员扮嫩又太过难为这些前辈艺人,也太过为难以后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了。

而杨篱扮演的则是主角道具师的一个发小,一个曾经立志要成为武侠片主角的男人,梦想着行侠仗义,却因为长相不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不得不去扮演奸角,最后放弃了梦想出去买卖房反而获得成功的一个人。

因为杨篱扮演的是一个配角,主要戏份也不多,所以倒是能够从少年扮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但台词却没多少。

这个配角虽然也有自己独立的一条支线,但由于主角视野的限制,露出来的也只是只鳞片甲而已。

编剧说杨篱扮演的这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和主角做个对比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