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世界变革的开始(第二更)

三千钱,已然不是个小数目。

只是相比较以往的书籍来说,三千钱着实不值一提。因为世家大族知识封锁的缘故,书籍在市面上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尤其是一些比较贵重的书籍,比如政治、治国之类的书籍,更是很难买到。

所以三千钱,在购买书籍上,真的只能说不值一提。

“我出三千五百钱!”

“四千钱!”

很快有人反应过来,纷纷高声竞价。

书籍可是传承之物,这在以往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几千钱看似不少,但对很多人来说,却也不算什么。至少相比较书籍来说,这几千钱真真什么都不是。

可能现代人会不理解,区区一本书到底凭什么这么贵?

但只需要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在古代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书林清话》记载,南宋淳熙三年,苏州公使库印刷《大易粹言》二十册,耗纸1300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钱等15贯,赁版钱12贯,成本共计约33贯,标定售价8贯整。

而一贯,相当于一千钱左右。

再如清朝曾国藩落第后,在金陵书肆看中一部《二十四史》,要价一百两银子。

这还是活字印刷术出来后的价格,如果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以前,价格翻上十倍都是常态。

故而面对激动的人群,李昊微笑道:“一个月后,本相会在洛阳开办第一家书行,到时欢迎各位的光临。

另外本相有意逐步开放兰台,第一步将会对所有朝中官员免费开放,日后还将对学子士人开放。诸位若是有兴趣,也可在一个月后前往洛阳咨询。”

静,死一般的安静。

众人无不目瞪口呆地望向李昊,不敢相信他竟然要免费开放兰台。

如果说李昊出售书籍,还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但开放兰台这个消息,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兰台是什么地方,大汉皇朝的国家图书馆!

其中存放了大汉皇朝数百年的积累,说是天下第一藏书阁都丝毫不为过。没有人能够说清兰台到底存放了多少书籍,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其中到底藏了多少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