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城里人逃荒都不会有村里人惨,因为他们有钱。
现在自己用一车车粮食敲开了各州县镇的门。
没钱百姓是不敢进城,有钱人可不受限制了。
何况,最早受灾的人也最早南下。
若是他们北上时遇到的那些到了青州、应州清河县和洛河县的人,定然也被救下了。
就不知蝗灾可有继续往应州漫延。
他们北上时,有提醒过李城守。
除了囤粮也要守着田地,若见形势不对赶紧将地里还未全熟的粮先割了。
总比送入蝗虫口要强,总能收到一些。
按苏胜的提醒,苏意也想到自己在葛州看到的那些蝗虫群,都没有盘州一开始那么密集汹涌。
换言之,虽然蝗灾在持续南下,但阵势已在不断削弱。
他们已在锦州府城,算算时间,葛州那边的蝗虫应该已经慢慢消停了。
应州或许会受到影响,但有了这些缓冲和积极准备,应该是能稳住大局的。
现在,就是灾后口粮问题。
这一夏是颗粒无收了,有了口粮就安心准备秋种麦子吧。
他们这一路也不敢停留懈怠。
但经历了那么远的路程,招人手、备车马、囤粮食,这一套方案早已做得娴熟。
甚至还改良了方案。
除了有应州李城守和府学师长的书信,他们还暗中交代所有管事们,每到一处都放出风声。
南边有粮在陆续运过来,很快就能都有粮食了。
应州、葛州、青州都在配合放粮、施粥、救助百姓了。
听说有几个南边来的大豪商出手,联手运了很多粮食过来。
南边的士学也在出人出力、凑钱凑粮,真是天下之幸、百姓之幸。
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哇……
这样的话传出去,就容易形成一个向好的舆论环境。
给普通百姓希望,也带动衙门与府学、县学的力量。
人最怕跟风,却又最喜欢跟风。
当初他们逃荒一路南下遇见的,都是紧闭城门,不准逃荒人靠近,连村子都拒绝生人。
也不知道这些地方是怎么透露的风声,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