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苏意给出的是一百斤大米、一百斤麦面、四十斤绿豆。
其他的捡袋子搬,绿豆另外过秤。
谁也不知道粮行到底装了多少石粮,都有什么粮,毕竟库房和空屋全部都锁起来了。
苏意正好之前安置的就是一万石大米、一万石麦面、一千石绿豆。
在原粮行有人到岗后,就安置了两个伙计领着十八个妇人负责放粮。
这十八个妇人是苏意选出来有力气且能吃苦的粗役,也就是能干粗活儿的妇人。
只不过,给她们的岗位却是粮行伙计,按在铺伙计的标准给的十两工钱。
一听她们妇人也可以守粮行,工钱还不低,这些妇人当即就很激动,一个个欢天喜地。
苏意这么安排,是为了将真正的伙计调出去,毕竟在路上奔波很辛苦。
在人手紧缺时,用妇人来代替守铺。
需要搬运的力气活儿,几个妇人合力,是可以做好的。
实在不行时,来买粮的若有男子,让人帮忙搬一下粮袋,秤上便多放一些,她也没意见。
只不过她是不会明白说出来的,到时候就由着粮行里自己动作了。
等所有人都领到八个月工钱再加两石粮,几辆马车帮忙送他们回家去。
约定寅时点到、寅时中刻出发,不出发的也要负责早饭以及城外施粥任务。
只有少年伙计们被允许寅时中刻点到,负责赶着驴车跑腿。
也就是将蒸熟的馒头送到城外去,以及帮着维持秩序。
粥自然是要在城外直接煮的,这可不方便运送。
新招的三十个丫环,也是十二岁到二十岁年纪,则只有一个任务,做馒头并看顾炉火。
如此,她们就只需要在三铺的厨房以及干货铺、杂货铺摆开场地,大量地和面、醒面、切馒头……
而不用四处奔波,挑年纪大些、做事伶俐些的为组长,带领组内几人分别负责各处环节。
留守众人的任务大多分配下去了。
只有粮行住人,其他人都回家去住,可供三餐,与逃荒人同餐。
也就是说,你每天在干着施粥、蒸馒头的事儿,这是为了救济逃荒人的。
你自己同样三餐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