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粮食不够?

每个饥饿的人只会因得到馒头而惊喜。

而不会去多想这些馒头哪儿来的、还有多少。

韩长胜那边则进镇喊了几个热心人,来镇口帮忙卸粮袋。

又让镇上人通知县丞衙门,就说应城送来的粮。

一听是应城送来的粮,别说镇上人激动,就连逃荒人都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昨天府城衙差一路传令,自然是很多人都听见的。

而衙差带着银两直奔镇上和县城粮行,尽可能地买了大涨价的粮食交代当地衙门施粥。

这两县包括所有镇子都是离北边更近的地方,自然粮价也涨得更厉害。

同样,能跑的百姓也多半都跑了。

留下来的除了不够钱、怕自己落得和外头逃荒人一样的境地。

也有不想、不能离开的。

但留下来的人,除了囤粮,也会同情那些逃荒人,因为自己不敢离开,而更感慨。

也因此,当衙门牵头施粥时,还是有些人家积极响应的。

只是粮食有限,这粥也稀得清可照人,聊胜于无。

没想到就有应城来的人送粮送馒头了。

尽管只有两辆马车,那也是送的温暖。

很快就有人疑惑,怎么馒头都还热着呢?好香啊!

这么精细的白馒头,他们一辈子也没吃过几个。

等县丞带人赶到镇口时,那两辆马车早就离开了。

只知是应城来送粮的,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苏意他们每经过一座镇子便如法炮制,只是没有时间耽搁,不能绕去其他方向的镇子。

不然就会耽搁去县城的时间。

若让韩长志他们一行人反而跑到了前头,事情就不好办了。

但只要他们留下更多粮食在县城,之后再由衙门安排往各镇去送,也更有效率。

知道是府城衙门送来的,应该没有哪个县令敢那么大胆私吞吧。

苏意早上时曾提过这样的疑惑。

韩长志的想法是,不将钥匙交给衙门手,这样县令不是最先接触那批粮的人。

等他们到了,安排人手多方行动。

在当地急招管事和伙计人手负责放粮、联合衙门在城中号召热心百姓帮忙、去找县学联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