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只是客气话。
沈二夫人如今憔悴模样,怎么也说不上不错。
她看着眼前容颜似乎更盛的谢长月,心情十分复杂, 酸涩到极点。
十九年前, 在通州庄怀孕的时候,她真的十分开心,因为那是她回到绥宁伯府的希望和证明,她对孩子充满了期盼。
后来, 果然回到了伯府。
但她却并没有如想象中一样, 从此就能与沈二爷举案齐眉, 一生和乐。
因为当初是在山上生的孩子, 她受了大惊,加上在庄子上保养也不好, 产后一直恶露不止,无法与沈二爷同房。
沈二爷很快便纳了妾, 也很少再来看她。
渐渐地,她也就对这孩子生了怨怼之心,都怪他坏了自己的身体,越看就越觉得这孩子哪也不好,之后多年待他也不算亲热。
不过,谢长月打小就自己有本事,他不仅长得极好,在兄弟姐妹间读书也最好,学东西最快。
老太爷和老太太觉得他将来可能前途不错,能结一门好姻亲,便都对他颇为看中。
果然,长到十二岁那年,谢长月跟镇南将军府定了亲。
沈二夫人也对此颇为满意,指望着将来对自己长子的仕途有所助益。
于是三年前,得知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时,虽然心里生出一股无边的厌恶。
但伯府和她想法一样,念及多年培养心血不能白费,还是表示可以让谢长月继续留下,来年送他进宫或者去哪个皇亲、重臣的府邸做个妾侍。
可没想到,谢长月却断然拒绝了,他主动要回到那破乡村去。
沈二夫人自来便是要面子的人,原本一想到把个农家孩子当做亲儿子养育多年,以后走出去还不知要怎样被人议论嘲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