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打鱼,只是去看一看。”
“那就好,我也喜欢看河,河水那么漂亮,太阳大的时候,一半像银子,一半像玉珠子。”
女孩眯起眼,望着不远处银缎般的河流,“现在太冷了,额吉不让我下水,说是怕染风寒,要再过好久才能下河游泳呢。”
他们越走越远,脚下的泥土从微微下陷到没过小腿中部,一层浅浅的水在土上荡漾。或许是太阳刚落,余温未散,相比于泥土,河水竟然能算得上温暖,如丝的绿草在水中飘荡。
走得近了,才能发现河面实在是宽极了,远看不过是一条银色的缎带,如今却是看不见对岸的镜子,幽绿而澄静。
女孩坐在一只羊的背上,那只羊低头在水中寻找能吃的草,她也弯腰去捧水,然后向远处撒去,在水面引起一圈圈波纹。
“姐姐,不能再过去了,衣裳要湿了。”
女孩从羊背上跳下来,学着杭絮,极目向远方看去,却什么都没看见,只有一道染着夕阳颜色的水线。
“姐姐,你在看什么呀?”
杭絮收回目光,“我在看对岸。”
“对岸……对岸也是帐篷。”
女孩答道:“我游到河中心的时候看见过,但是在这里看不见。”
杭絮点点头,放弃了从这里看一眼那牙勒的计划,“我们回去吧。”
女孩点头,跑来跑去,想要把散在四处的白羊赶在一起。
它们饿了一个冬天,就算有毛在身上也显得削瘦,如今在这食物丰盛的地方拼命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主人的命令。
女孩只好一只一只把羊聚在一起,挥着鞭子驱赶。
几人往回,一点点从水中走出来,腿上俱沾满泥浆,把衣服放下来,怕是也要被染脏,杭絮这才明白,为何路上见到的人都把裤腿卷了起来。
到了干燥的地方,女孩挥手和两人告别,赶着羊回家去了。
太阳还未完全落山,四处昏红,两人没有回帐篷,杭絮提议到处看看。
篝火在各处燃起来,有食物的香味从各处传过来,不只牛羊肉,甚至还有鱼肉的味道——这是杭絮离开京城这么久,第一次闻到鱼的味道。
或许是夜色能够弱化人的轮廓,他们找到一户人家,询问能否坐下来一起吃顿饭时,这些人连银子也没要,极热情地欢迎了远来的客人。
两人在篝火旁坐下,五官被映亮,这些人才略带好奇地打量他们的脸孔。
“中原人长得跟我们真不一样。”
一个年轻的妇人道:“你们来察哈尔做什么啊,我们这里好久都没中原人来过了。”
察哈尔不算富庶,也不算贫饥,靠水而居,在额尔古纳河畔数量众多的部落中并不突出,而且有克诺依挡在前面,他们极排斥中原人,就算有远来的旅者,也会远远绕开这里,顺带把察哈尔给绕过了。
“克诺依让你们来吗,他们不是不准任何中原人靠近吗?”妇人的丈夫也问道,看来克诺依的这个特色已经是常识了。
“战争已经结束了,规矩当然要改一改。”
“对对,我差点忘了。”丈夫拍拍脑袋,“那你们来到底是做什么?”
杭絮笑笑,把来意说了一遍,看见夫妻俩的神色都激动起来。
“中原的商人要来这里吗,什么时候?”妇人问了许多个问题,“他们会卖什么,可汗同意了吗?”
丈夫仍在想着克诺依的事,“克诺依同意了,他们不会在路上袭击那些商人吧?”
“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杭絮保证道,“你们放心。”
他们一个接一个问了许多问题,最后都集中在一点上,“中原的商人到底会带来什么东西。”
“茶叶、瓷器、玉器、丝绸、香料……”杭絮把几个大类说了一遍,“还有许多其他东西,差不多有几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