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领导也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他们让卢军把贺靖航喊回来,是想让他在这次难得的交流会中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可他的情况,实在有些特殊。
面对罗苏国专家的要求,他们拒绝了不好,不拒绝也不好。
好在贺靖航也够争气,一系列的检查和模拟机测试下来,所有指标正常,符合飞行条件。
最终,罗苏国专家如愿以偿的看到了,研究院最年轻试飞员的精彩表现。
那位最年长的专家,拍着贺靖航的肩膀,用比较生硬的华国话说:小子,好样的,未来,加油!
第123章 雄心壮志,跃跃欲试
为期四天的交流会结束,院领导又安排贺靖航跟几名老飞行员一起去了甘兰省,那里,坐落着华国第二大的飞机制造工厂,第一架国产大型运输机运-s8已经在那里诞生。
只不过,一种新的机型,要获得民航总局颁发的适航证,那就得经过试飞员无数次的试飞,帮助地面的工程师判断飞机的能力和故障,直到飞机定型才能交付使用。
这其中,如果有任何一个科目无法定型,那么,剩下的,就是无限期的修改和研究,然后,再试飞,再定型。
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十几二十年,总之,每一个型号飞机的问世,都凝集了太多,太多人的心血。
在飞机制造工厂里,大家看到运-s8这个我国自主开发研究生产的大家伙时,心中,是激动的,雄心壮志,跃跃欲试。
贺靖航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心里,比其他前辈试飞员们多一份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跟这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型运输机,是否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