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三国]落子不悔 花灯见 1506 字 2022-09-23

此时的各个家族,也许名气有异,权势有大有小,有久有消,但多喜以家风为傲。

家风二字,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妙,但事实上却是再简单不过的每日衣食起居。荀氏为当世之表,族人皆行止有度。不过今日,历来安静的荀氏族地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荀君可在?”

来人手持县尉(1)的令牌,纵马高阳里,惊的年幼的荀氏儿童扁扁嘴似是要哭出声。年纪稍大的孩子镇定片刻,对着马上传话的人行礼后,才沉声道,“族长应在书院中。”

荀氏拥有自己的家学,族中子弟启蒙后多是要到自家私塾中读书,直到出仕才会离开。再加之因为党锢之乱,大部分长辈都赋闲在家,于是便将心思放在了族中子弟身上。长辈们耐心的教导尚在读书的晚辈,期望能培养出济世之臣,在日后光耀家族。

荀绲也不例外,每日都会到私塾中教导族中子弟。

来人谢过小君子后,立即调转方向往私塾去了。

高阳里的私塾,是除了宗庙外最大的建筑,这里除了接收荀氏子弟外,还会有其他士子前来学习,如今天不过刚刚亮,朗朗读书声已隐隐从远处出。

木制的走廊传来轻微但急促的脚步声,荀爽二子荀棐(2)在门廊处停下脚步,定了定神色,恭敬的跪坐下后才朗声道,“大父,父亲,县尉命人前来,似是有要事相告。”

“慈明前日刚刚拜见过县尊,可有思虑?”荀绲听到门外子侄的声音,柔和的说,还放下了手中的竹简。私塾围墙数重,穿廊颇多,还种满了桑、槐,即使学生很多,也颇显得幽静深远,窗外鸟鸣急促,好像在暗示着什么。

荀爽在自己的二哥说话时,就已经放下手里的书简端正了神色,闻言却只是悠悠的扫了眼竹门外次子的身影,叹息道,“听县尊言,雒阳命各地统计太平道信众人数,但并未言明所为何事。如今县尉命人前来,恐怕是为此事。”

荀绲微皱眉头,一捋衣袍然后起身说道,“慈明像是颇有疑虑?”

荀爽也跟着站起来,点头道,“太平道势众,原本我等皆认为其于国有利,才支持其行医济世。如今国家下令调查,恐是有什么变故。”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出屋门。荀棐已经立在一旁近身侍候,荀绲见了停下话头,对他说,“小子不必在此候着,去找文若他们吧。”

荀棐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向父亲和大父行礼后退几步,这才转身离开。

荀爽看着自己的次子微微摇头,“棐不如衍、谌,只为庸才,更莫说与彧、攸相提并论。”即使在外人看来,荀棐颇有学识见地,在荀爽看来还是不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