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大肆庆祝

袁相公也不卖关子,直接说了事。

“出仕一事倒是出乎意料的顺利,只是,郭贤弟这里出了点岔子,虽然也不影响,但总归是降了半级。”

郭维昌倒不是很放在心上,“户部就户部吧,眼下只要不去礼部就是好差事。”

这话倒是不差,全国采选、番邦来朝,眼下两件大事可都是礼部该操办的,这两件事还都不是好办的事儿,相反,甚至都是些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采选一事,办好了是钦差的功劳,办不好就是礼部不得力。

番邦来贺,这可历来没有能办好的。

没见礼部尚书本就不多的头发快愁没了吗?要不是家里负担重,只怕这人能当即撂挑子辞官走人。

陆三爷倒觉得户部是个好地方。

“虽说吏部更好安插人,可是时间不等人,现在来安插,也安排不了”袁相公赶紧给下属使了个眼色,那人也是乖觉,提笔就把昌明帝刚刚说的调动的旨意写了下来,甚至还请昌明帝用玺。

昌明帝最近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每日在勤政殿侧殿同各位相公尚书一同看折子议事,对他来说是最难捱的时间,三句话能说明白的事,三张纸都不一定够写,实在看得头疼。

再说了,每个月花那么多俸禄银子那么多官员,屁大点事儿也要上一道折子,昌明帝常常会想,自己那些俸禄银子莫不是花了给自己添堵的?

偏偏袁相公还是个死板的人,还说别人守礼,他难道不是?

要不是没有得用的人,又加上他为相是先帝特意留了旨意的,昌明帝还真不一定留得住这个要么不张口,张口就是规劝的老东西。

这段时间昌明帝听不到袁相公的规劝了,偶尔同他提议些什么,也都是说到他心窝里去了。

昌明帝私下同身边伺候的人说过这事,那侍官还猜测是不是袁大人上年纪了,担心官家要把他取而代之,想着法子讨官家欢心,企图再当两年相公。

昌明帝越听越像这么回事,如今看袁相公为了讨他欢心绞尽脑汁去说他想听的后宅之事,昌明帝很是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