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62

既然陈皎那个纨绔公子都可以,那他为什么不可以?

“要是我也投靠太子,肯定做得比她好多了。”

可是他一个身无功名的农家子,要怎么才能接近太子,入朝为官呢……陈游礼下意识想到那个帮助自己进入国子监的老头。

老头是他在诗会上遇见,对方默不吭声看他写完所有诗,问了几句深意,陈游礼当时差点答不上来。幸好他当机立断回系统空间翻到了诗人做下此诗的场景,这才勉强回答上来。

那个老头便夸赞他,说他这么有才去云山书院可惜了,让他去国子监。

既然对方能帮他进入国子监,是不是也有能力帮他引荐给太子呢?

可他要如何才能让对方替自己引荐呢……

陈游礼不是傻子。他知道太子和那些酸儒不同,不是几句诗便能另眼相待,这种当权者,往往更看重民生政治和权力。

想到这,陈游礼振作起来。

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对系统喊道:“系统!你上次说空间里有历史上所有的诗赋,遗失的也有吗?”

【只要诗人亲自所著,空间皆有。】

陈游礼这废材宁愿装晕被人踢,都不愿意学习,现在居然主动询问。系统根本不信。

第二日,陈游礼将抄来的那篇王安石变法的

赋文派人送给了那个老头,并在其中详细赘述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以及改革科举制度的利处。

当日下午,他的家门口出现了一辆豪华的马车,太子太傅的人亲自上门相邀。

再然后,他见到了当朝太子,长安城中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

几天后,陈皎进入太子府时,却发现府上异常热闹。

太子党的人几乎到齐了。所有人拿着同一张纸传阅,都在讨论相同的事情。

“这农田水利法甚好,减少荒地开辟良田,对民生有利……”

“不遵祖宗法度,此法荒谬至极!”

有人赞成,便有人反对,大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陈皎喜欢凑热闹,二话不说跑过去,接过那张纸看了眼,然后愣住了。

这上面的东西,怎么有些莫名眼熟。

记忆太过久远,陈皎回忆许久,才拍手道:“这是谁写的啊?”

周侍郎也在场。他往常都不爱搭理陈皎,今日倒是主动淡声说了句:“听说是太子太傅引荐的某位才子所著。”

一听到才子二字,陈皎忍不住无语。

陈游礼你阴魂不散啊!

也多亏了陈游礼这条线索,给了陈皎思路,她忽然想起了自己零星记忆记的来源。

这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吗!

她拿着纸,缓缓吐出一口气,说:“我想起来了。”

有人奇怪地看了眼她,说:“陈世子你也知晓此人?”

陈皎摇摇头,没说话。

她又看了眼纸上的赋文,忍不住啧啧称奇,对陈游礼佩服不已。

也不知对方是胆子大,还是真的蠢。

这种东西写了献上去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拿出来给大家看。这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啊!

王安石变法内容涉及到土地的利益,无论哪朝,土地都是重中之重。土地税法触及保守派和地主等众多党派的利益,引起大家强烈反对,以至于王安石最终变法失败,一度被贬。

别说有关土地的内容,单谈里面科举改革这条,陈游礼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陈皎写的有关科举的文章都只敢藏着,陈游礼居然这么大剌剌地广为传播,他是真不怕别人买凶上门砍他啊!

但与此同时,陈皎对陈游礼的系统也多了几分警惕。

陈游礼连这种遗失在历史上的赋文都能抄,对方的系统也真是神通广大啊。可这金手指这么厉害,为什么都不懂得给陈游礼提个醒呢。

这个问题,在陈皎见到谢仙卿后得到了答案。

“是孤发下去。”

谢仙卿正在批改奏折,并未将那份引起了大家争论的赋文放在心上。

他淡淡道:“孤跟他谈过。此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对文章见解浮于表面。这篇文赋大抵不是他所

著,而是偶然所得。”

说是偶然所得,谢仙卿却认为这不是对方合理所得。

只因文中其他诸如‘保甲’法等并不符合国情,当朝正是兵力强盛时,且分设府兵制度,此法无论如何都情理不通。

这是因为陈游礼只是个书生,不知道当朝政治国情,所以也写上了这条,却没想到因此露了馅。

谢仙卿猜测道:“我猜此法为前人所著。”

他派人查过陈游礼的背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祖上没什么出名的文豪,此前也毫无学识,却莫名有天开始作诗如喝水,还能拿出这类东西。

谢仙卿只能猜想,对方或许是得到了什么机遇,捡到了前人的笔迹遗物,然后占为己有。

陈皎一愣,随后真诚感叹道:“不愧是太子殿下,一眼就看穿了陈游礼的险恶面孔!”

这还是这么久来,除了她之外,第一个相信她并且看穿陈游礼本质的人。

陈皎点了点头,语气肯定道:“我便知道殿下英明神武,不会被此等小人蒙骗。”

谢仙卿被她吹捧,嘴角上扬,无奈又好笑。

他握住手中的笔,另只手扶额,颇有几分无奈道:“好了,桌上有桂花糕。”

陈皎如今心甘情愿夸人时很难不让人动心,不若吃点东西堵上嘴,他也好安心批改公文。

陈皎今天心情好,非常听话。

她乖乖捧着桂花糕,尝了几口,忽然又好奇问道:“不过殿下你为什么要让其他大臣传阅此篇赋文啊?”

谢仙卿看着她,似笑非笑道:“孤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替陈皎出上次的气。

谢仙卿并没有必要见陈游礼,早在收到这篇赋文时,他便知道许多都用不上。

但他听记到太傅提起对方姓名后,忽然想到陈皎上次表示厌恶此人,并且怀疑对方的诗都是抄来。

他心有疑虑,正好想瞧瞧这个陈游礼是什么人,这才起了兴致见了一面。

然后他便发现对方果真如陈皎所说,毫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