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种菜是为了吃,最差也是为了卖。
可这片田,号称万亩金黄,连长安城的许多贵妇都来这里欣赏过。
此时,这里已经没有了金黄,有的只是连绵数里即将成熟的油菜籽,只是产量柳木不敢抱太多的期待。
“这里,我来过。在四月初(大唐是农历)的时候来过,长安城为这片田还有一个传闻,以及一个对木小郎君的称号。”崔一叶这次倒是主动开口了。
柳木笑了笑:“看来,我在长安是名人。”
“何止有名,莫说长安,长安周边千里之地说谁没有听说过三原的木小郎君,那就是没见识的人。”崔一叶陪着大笑。
“那么,是什么称号呢?”
“柳贤子。”崔一叶回头盯着柳木,就是在观察柳木的反应。
柳木别说是脸上的表情,就是心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还问了一句:“那么,这个称号是好,还是坏呢?”
“啊,是好是坏,听到那个传闻再说。”
“在听。”
“长安城家妹告诉我,有一个说法叫,嫁人就嫁柳贤子,没有镜子莫提亲;要问夫君如何好,一比贤子便知晓。”
“这诗不象是大才所作,肯定是小儿戏言。”柳木心说你继续,继续花搅本公子,拿一首屁大点小孩子都能写出来的打油诗,估摸着就是刚刚写成的。
崔一叶笑笑,因为他没有说假话。
高履行这时说道:“虽然算不上诗文,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还知道出处以及当时这首诗出现的情况。”
“当真有?”柳木很吃惊。
“十五天前,你人在耀州。寒食节的赐赏因为齐王殿下的事情耽误了,而后你家三娘、四娘带着一批梳妆盒进长安,这一批是特制的,镜子是长圆镜,一共四十九只梳妆盒。”高履行显然是知道细节的。
“然后就有这诗。”崔一叶在旁说道,他也知道一些。
“别,别,告诉我这详细的过程,我很有兴趣知道,别直接就绕过去。”柳木催着让高履行说的更详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