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的一番开解,贾赦豁然开朗。
他不再执念于县试三场都是头名,复习了两天,第三日一早,便带着夏氏在院子西南角的竹林里挖竹笋。
“这春笋最鲜嫩了,炖汤或者清炒都不错。”
贾致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挥动锄头,又挖了两根小儿手臂粗的笋,这才提着篮子收了用具回屋。
上一世,每年到了春季,贾致的妈妈都会买刚上市的春笋回来做菜,每年都吃,便成了贾致多年养成的习惯。
只是剥着笋,贾致忽然就想起了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公司应该会将赔偿金给他们吧?
就在贾致思念父母的间隙,门房的婆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
“三爷,三奶奶,城南安家的老爷来拜访国公爷,说是要当面答谢您,这会子国公爷正在正厅待客,太太让老奴过来请您过去一趟。”
贾致满脸疑惑,他跟城南安家的人又没什么往来,安家老爷为何要来当面谢他?
贾致带着满腹疑惑到正厅的时候,贾代善跟一个儒雅的老者正在说话,见到贾致后,那老者赶紧站起身来,朝身边的孩子招了招手:“恂儿,快过来见过恩人,给恩人磕头。”
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有模有样的向贾致行礼,正要跪下的时候,被贾致一把扶住了。
“孩子还小,不必行这样大的礼,学生担待不起。”
安家老爷一捋胡须,不住点头:“一瞧便是个好孩子,国公爷好福气啊。”
贾代善哼了一声,端起茶盏掩饰眼底的不快:“安老爷子说笑了,他一个庶子,能让本国公有什么福气?要说福气,那也该是两个嫡子才是,他们兄弟二人个顶个的出色……”
贾致见贾代善又要开始背书,便拱手朝安老爷子行礼:“老先生折煞晚辈了,您刚刚所言晚辈委实不解,还请老先生解惑。”
安家老爷看着贾致,又看看身边的孩子,面浮愁色:“恂儿上元节那日跟着他爹娘去了相国寺,趁他爹娘在听方丈讲座时,自个儿偷偷一个人溜出来了,府里的下人有所懈怠并不曾跟着,便让相国寺附近的拐子拐走了。”
贾致不由吸了口冷气,没想到京城这些大户人家竟都是心大的,外出时连这般疏忽孩子的安危!
“要不是当日三公子将那两个拐子送去衙门官府细审,这孩子如今怕是不知道身在何处了……”
听到安家老爷的话,贾代善看向贾致时脸色沉了沉:“原来你对官府竟是一回生二回熟了,难怪有什么事就兴冲冲的去寻官府,好,很好!”
“拐子偷拐孩子自然该送去官府,老夫以为三公子此举甚是妥当,国公爷可是觉得不妥?”
贾致敛神垂眸,反问贾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