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别徐州(求月票求订阅)

这风气本是南北皆有,倒是这些年北方战乱频发少了许多,南边却更盛了。

王现又道:“我幼时不懂事,见那些名伶秀美,心里羡慕,裹了一段时间,被大伯骂了才解开。”

王笑有些不悦,手中的文书丢在一边,道:“大好男儿效这阴柔之态,要让人称‘病夫’不成?”

王现悻然苦笑,向自己这位堂弟拱手告了罪。

宋信没想到自己还能看王家兄弟间吵起来,只好出来打了圆场。

“总之此风断不可涨。”王笑依然皱眉不已,只是当着外人的面也不再说什么,把话题重新绕回来,问道:“堂兄对经商之事如何看?”

宋信知道,王笑向来最不喜裹脚之俗,眼下这么说,是绝了让王现为官的心思。

今日倒是白担心了一场。

——另外,王家这两兄弟要有些不和?

谈到经商,王现应道:“论经商,古人有明训,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返。’”

宋信眉头一动,目光落向王现,问道:“你亦读史记,知勾践灭吴之旧事?”

“是,计然授范蠡七计,范蠡用其五计,辅佐越王勾践,而灭吴国。”

“你怎么看的?”

王现欠了欠身,道:“勾践要发奋图强,于是亲自下田种地,计然认为‘此竭于庸力’,于是策献教勾践‘渔三江五湖之利’,此为经济运筹之道,乃我辈经商之祖师。”

宋信道:“一般商贾只知奉范蠡为‘商圣’,你却还知计然是范蠡之师?难能可贵啊。你可知这三江五湖之利,如何渔法?”

王现道:“当是时,吴国与楚国是死敌,互有深仇大恨。但两国各丰富物产,于是越国把吴国的海产、食盐、矿产等物贩给楚国;又把楚国的漆器、丝织、丹沙等物贩给吴国……

楚国很高兴越国代销物产,又希望越国能牵制吴国,加之楚国粮食充足,于是供给越国粮食,使越国不用增粮于民,得以恢复民力。

吴国很高兴越国送来了琳琅满目的物产,名贵的甘橘、写笔、狐皮,越国还为吴王兴筑楼台、大送美人。吴王收了丰厚贡品,于是将割占越国的千里领土归还。

越国得了通商之利,但却人口稀少,勾践便开始招揽人口,‘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故而四方之民闻越地多食,乃往归附,越地乃多人……

之后勾践灭吴,越兵横行江淮,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而越能强盛,亦有这经济运筹之功。”

王现说到这里,道:“在下浅薄,宋大人见笑了。”

宋信又看了王现一眼,心知这番话可不是说故事这么简单,说的是当今天下的形势。

眼下大楚取河南,横在天下正中,与其受四方之敌,不如渔天下之利。贩江南的物产、买关陇的战马,广收归附之民……

——虽不是什么新奇见解,但可见这王现也是个有才华的……

只是,王家在朝中之势已太大了啊……

宋信心里想着这些,目光看向王笑,思虑着万一他反悔要让王现为官,如何是好?

王笑却恍如没听出王现的意思,忽然道:“刚才我和宋大人也说过,与其设十二监来管理陛下内帑,不如开设皇家商号来打理陛下的用度,往后自负盈亏,与朝廷无涉。”

宋信皱了皱眉。

这事他刚才都已经强烈反对了。

真是完全不成体统,天下坐拥四海,却要自己操持商事与民争利,何等……

“可是……”

王笑摆了摆手,道:“此事我意已决,总之国库没有银子,宋大人若觉不妥,那便再等等吧。”

“这……既如此,依靖安王所言便是。”

王笑点点头,道:“王珰,你可愿辞官,替陛下打理皇家商号?”

王珰突然被点到名,愣了一下,有些茫然地转过头来。

辞官?那当然好啊。

但打理什么商号?听起来好累啊……

宋信眼一眯,突然明白了王笑是什么个意思。

问都不问自己,点名就要王珰,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要银子是吗?没有,我顶多派个人给陛下赚点私房银子花,现在我这两个堂兄弟在这,你选一个吧……

选一个的话……王珰这小子肯定是不行的……

宋信只觉无奈感再次泛上来,心中叹息一声,道:“靖安王,不如让王现来打点此事,如何?”

“唔,既然宋大人这么说……也好。”

送走宋信,王笑方才转身看向王现,问道:“堂兄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王现道:“不算太明白,但想来我今日的应对没出太多差错?”

“不错,更重要的是,堂兄往后做事,不可想着给陛下赚多少银子,而是尽可能的控制好陛下的用度,不能给百姓添负担……”

“这下明白了。”王现恍然大悟。

他心里却忽然想道——咦,似乎自己都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安排去做什么皇家商号了……

自己这个堂弟,连天子的内帑之事都说一不二,其权柄似乎有些过大了。

怪不得在江南总听人说他是外戚权臣……

~~

“话说这王笑,拥兵自重,迎奉藩王……王笑有两名爱妾,叫顾横波、董小宛,本是秦淮河上的名妓……

王笑收二女入房之后,对她们恩宠有加,又因她们有些才名,故被他当成谋士看待……

再说这王笑听了顾横波、董小宛的主意,当即派人到南京刺杀当朝首辅郑老大人和已致仕的首辅沈老大人……

沈老大人当时正在南京城外,临行之际见民生疾苦,赋诗云‘晚田虞不给,馀布易我粮。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彷徨’,没想到竟成了绝笔,他当时正在解衣给百姓,忽然被冲上来的刺客乱刀刺死……”

类似这样的故事,一时在江南江北的茶馆酒楼里传得沸沸扬扬。

徐州这边偶尔也能听到。

城内的官差也会捉捕一些传谣者,但只要确定是不是南边派来的细作,罚得也不重。

等这流言传到董小宛耳朵里,气得她一天都没怎么吃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