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蒸笼的荷香糯米蒸花蟹吃得干干净净,一家人都吃得肚子圆滚滚。
吃完了早饭,袁如珠和幺姨幺姨爹开始包粽子。明天假期结束,饭馆重新开始营业,他们得多准备点粽子,免得又不够卖。
小夏小秋也跟着包粽子,只是他俩包的粽子大小不均匀,歪歪扭扭的,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吴桂芳笑道:“你俩包的粽子自己吃啊,这我们可卖不出去。”
小夏小秋红了红脸,“我们自己吃!”
包了会儿粽子,吴桂芳去院子里喂鸡鸭。把吃食放到鸡笼鸭笼里后,吴桂芳正准备回堂屋继续包粽子,余光里闯入一道人影。
吴桂芳向挑着担子的男人招手,“这是挑的荔枝?”
挑担子的村民转过头,“对,刚摘下来的荔枝,可新鲜了,要不要尝两颗?”
吴桂芳走近,隔着篱笆接过荔枝,尝过荔枝,她说:“挺甜的,给我称两斤。”
村民见她也不问价格,直接就要买,他喜上眉梢,“哎,好嘞。”他今天原本是要把荔枝带到镇上去卖的,能在村里卖出去一些也免得他带到镇里去卖。
给吴桂芳称荔枝的时候,村民偷偷瞅瞅她。发现吴桂芳身形富态了不少,一看日子就过得很好。他一些羡慕地低低脑袋。
这李长贵家也不知是撞了什么大运,得了这么一个会挣钱的外甥女。
之前听人说他们家如今顿顿大鱼大肉,又是买空调又是买冰箱的,实在是羡煞了他们。
瞧瞧,现在买荔枝都不问价格,荔枝可不便宜的。他暗地里啧啧几声。
吴桂芳拎着荔枝进堂屋,“快来尝尝荔枝。”
小夏立刻拨开荔枝,喂给小秋,而后自己又剥了颗送进嘴里。
“好甜呀。”小夏红红的嘴角抿出笑容,“姐姐你快尝尝,好甜呀。”
袁如珠吃了几颗荔枝,继续包粽子。
中午吃的是剩菜。昨天从金樽饭馆打包了很多剩菜回来,估计得吃一天才能吃完。
傍晚时分,李长贵扫视盘子里还剩着的甲鱼和猪蹄髈,他按着撑得胀鼓鼓的肚子,“实在是吃不下了。”
这些菜吃了一天,他都有些吃腻味了。
都是大补的肉菜,顿顿吃,着实吃得有些腻味,袁如珠呼气,“等会儿切点水果吃。”
吃完饭半个多小时之后,吴桂芳才开始切水果。珠珠说,要等肚子里的肉消化一些时间后,才能吃水果。否则水果堵在肉上,会酿成酒精肝。平时吃饭的时候,也要先吃蔬菜再吃肉,否则很容易会酿成酒精肝。
袁如珠从果盘里拿了几块苹果,又去拿荔枝。
端午时节的荔枝甘美多汁,极益人也。她嚼着果肉饱满、软滑多汁的荔枝,说:“再买一些荔枝回来吧,挺好吃的。”
“好。”
听袁如珠说还要买一些荔枝回来,吴桂芳忙不迭给村民打电话。
村民笑得合不拢嘴,“还要买一些荔枝?要多少,我马上给你送过来!”
“再要四五斤,要个大新鲜的。”
“保证个大新鲜!”
袁如珠又剥开一个荔枝,咀嚼着水润香甜的荔枝,她略一沉吟,“幺姨爹,明天你让送货的老板送一些虾过来。”
“要吃虾?”
“嗯,荔枝嘛,和虾一起吃才够味。”
河倾月落,东方既白,晨曦洒向清河村时,袁如珠带上汗巾,一如既往地开始晨练。李长贵和吴桂芳去了饭馆。
老刘和张建刚把菜和肉送了来,李长贵夫妻俩仔细检查食材的时候,镇子上的供货商抵达饭馆,将货物搬下车来。
老刘、张建刚以及供货商离去后,吴桂芳和李长贵也回了家。
大抵是因为端午放了三天假,食客们憋坏了,今天饭馆重新开始营业,还没开门,外面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比以前的这个时间点排的队伍更长。
队伍里,广东男人惊讶,这才八点钟吧,就已经有这么多人来排队了?他还以为他来得挺早,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比他更早。
不过想到如珠饭馆这么好吃,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他收起惊讶,等待饭馆开门。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那天吃的粽子了!
“凉糕凉虾冰.粉,好吃的凉糕凉虾冰粉嘞!”
广东男人的目光掠过正在吆喝叫卖的李爷爷,他摸摸肚子。正打算走出队伍去买冰.粉,他及时顿住脚步,扯着嗓子喊:“大爷,我要一碗冰.粉,能送过来吗?我这里排着队走不开。”
“行!”李爷爷忙给他装冰.粉,装好冰.粉,他快步将冰.粉给他送过来。
男人接过冰粉,付了钱,“谢谢啊。”
吃着冰粉,他的目光逡巡过李爷爷的小吃摊,王小一的西瓜摊,以及杂货店老板的零食冰饮小摊子。
那西瓜看起来倒是不错,个头很大,切出来的瓜瓤看起来也很甜,他吃着冰.粉,心想等会儿吃完了饭,可以买两个西瓜回去吃。
正这样想着,有人挑着荔枝来卖了。此人正是之前给吴桂芳卖荔枝的村民。之前他见别人来这里卖水果,他老早就想来卖水果,可是他也没啥水果能卖,家里就种了些荔枝,只是之前荔枝还没到采摘期,现在终于找到了采摘期,他连忙摘了荔枝来这里卖,也来分一杯羹。
广东男人探头打量村民担子里放着的荔枝,这时忽然听到有人高声道:“老板,你终于来了!”
捧着冰粉的广东男人偏转过眼角,看到了之前送她粽子的女孩。
他一愣,继而问身后的食客,“那靓女是这家饭馆的老板?”
“对。”
“这么年轻?”
食客笑道:“好像老板才十六岁,确实很年轻。”
“才十六……”广东男人咋舌,“才十六厨艺就这么好了?”
“是啊。”
广东男人望着袁如珠的背影,震惊不已。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就厨艺了得,怕不是天才啊。看着挺普通一胖姑娘,没想到居然这么厉害。
饭馆大门打开,排在前面的食客们鱼贯而入。
“服务员,我要两个蜜枣粽。”
“给我来五个叉烧粽!”
“今天粽子总得够卖吧?”
李长贵说:“准备了很多,够卖。”
食客放下心来。
粽子上桌,吃上粽子之后,食客们纷纷感叹:
“袁老板做的粽子真的绝了。”
“活了大半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粽子。”
“比金樽饭馆的粽子还要好吃!”
“老板,你外甥女儿这手艺可真是了不得。”李长贵给人点菜的时候,食客竖起大拇指。听到食客的夸奖,李长贵挺起背脊,笑容里满是骄傲和自豪,“谢谢啊。”
一处桌位上,一位村民打量了几下李长贵。这位村民有点小钱,所以偶尔会来饭馆里吃饭。他托腮,注视着挺直背脊的李长贵,又瞥了一瞥同样挺直背脊的吴桂芳。
从前的李长贵和吴桂芳,背脊总是有些佝偻,仿佛是贫穷的生活压弯了背脊,眉宇间总带着消散不下去的愁苦,浑身透着穷人的畏怯与自卑,而如今,他们夫妻俩被压弯的背脊直挺了起来,眉宇间的愁苦荡然无存,整个人也变得自信有底气起来。
他们夫妻俩与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他们的变化都要归功于袁如珠。袁如珠那女娃,确实是个能干的。小小年纪厨艺就这么好,以后恐怕会有一番大作为。
思及袁如珠,他又想起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和袁如珠同岁,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马上就要上高三了,她那成绩,考上大学是没啥指望了。
唉,愁人。
都是一样的年纪,咋人家袁如珠这么能干呢。他十分郁闷地哀叹几声。继续往嘴里塞饭,吃着吃着又羡慕起李长贵夫妻来。李长贵和吴桂芳经常都能吃到袁如珠那女娃的手艺,着实让人羡慕。
后厨,袁如珠一边动锅铲,一边对林有旺说:“林叔你把虾处理了,中午我们吃虾。”
“老板,虾要怎么做了吃?”
“和荔枝一起烧,做荔枝宫保虾。”
“荔枝宫保虾?”林有旺目光一亮。老板又要做新菜吃了!他搓搓手,恨不得现在就能吃到老板做的新菜。林有旺处理虾的时候,李丽去剥荔枝,去掉荔枝核。
荔枝和虾都处理好了,袁如珠准备开始做荔枝宫保虾。
盐,料酒,胡椒粉和蛋液搅拌进剥好的虾里,稍微腌制片刻,袁如珠把虾横穿进荔枝里。
接着她把穿了虾的荔枝放进淀粉里滚几圈。热锅烧油,油温六成热时,一个个荔枝虾放入锅内。
滋滋滋!
热油炸着荔枝虾,荔枝虾表层裹的淀粉逐渐变硬。等定型之后,袁如珠用锅铲轻轻翻动荔枝虾。
荔枝虾在沸腾的油泡泡里逐渐变得焦黄,虾的鲜美和荔枝的香甜在热油炸制下,融合出引人垂涎三尺的奇香。
正在切菜配菜的李丽和林有旺纷纷停下动作,视线投向袁如珠。
“嘶,香啊。”李丽舔嘴,“老板咋能把荔枝和虾炸得这么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