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城5月,闷热潮湿,只有躲在空调房里才能换来片刻舒适。今天是周六,室友们都回家了,谢予一个人待在俨城大学的宿舍里,紧挨着小风扇感觉也不错。
俨城是国内知名的大城市,这座城市里知名高校众多,人才荟萃。然而俨城大学严格来说并不算顶尖,除了对外地考生录取分甚高,对俨城本地生源可谓踩过重点线即可考上。
之所以在外地录取线高,除了俨城的名声吸引力大外,还因为录取名额有限,水涨船高硬生生被卷上去的。而俨城本地考生,大多将其作为保底选择。
本地学生多,意味着周末留在学校的人少。谢予的其他三个室友,两个本地的自然选择回家,另一个家在邻省,但有在俨城工作的姐姐,所以周末也有去处。
她已经习惯了周末自己留守寝室,自由自在倒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去掉她的家其实也在俨城这一项就完美了。
谢予穿到书里这个世界已经两个月了,好在跟主角读的同一个专业——材料科学,除了得重新熟悉周围环境和同学老师,书本?知识倒是不用从头恶补。然而,原主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天资有限加上家里也不给多少支持,全凭自己熬着再加点运气。
谢予连连摇头,这可不行,她可是要读博士的,而且目标院校还是俨城最牛的那所:俨中大学。现在虽然是大二,但要追回之前落下的成绩,现在就必须开始努力了。
原主那家庭环境,回去更不自在,所以昨天原主妈妈打电话让她下周再回家时,她一口就答应了。
原主的爸妈多年前从落后的内陆城市来到俨城打工,后来存了点积蓄,没和其他老乡那样回家盖房子,而是选择留下来做小生意。
俨城经济发展强劲,谢家父母也肯吃苦,起早贪黑的,还真是把生意做起来了。规模不大,两家小超市,夫妻二人各自管理一间,再请个员工和一个兼职的年轻人,生活并不比那些早年回乡的人差。
最让他们腰杆挺直的并不是这两家小超市,而是有个医科大学毕业的优秀儿子:谢唯,也就是谢予的哥哥。
谢唯当年是在老家出生的,为了能让儿子有个好前程,谢家父母咬牙把他带在身边,一起来俨城生活。就算打工再辛苦,也很舍得在儿子学习方面花钱。
只要能负担得起的补习班,谢唯并没少上,成绩的确有明显进步,这让谢成占和于敏娟盼头更足,玩了命地干活。
谢予是个计划外的孩子,但那时因为谢唯说想有个伴,谢家父母也就留下了。后来发现是个女孩儿,颇为失望。
之后跟老乡说起这事,得了几句安慰:“生女儿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不用拼两套房子。还能白赚个姑爷,以后养老有地方去。”
这么一说谢成占和于敏娟心里舒坦了些,心想也别把女儿送回老家让老人帮带了,留在俨城跟着见见世面,以后能找个好点的婆家。
虽然小本生意做得顺畅,也积累了些资产,但在俨城的市里买房仍是奢望。他们趁着前些年政策还算宽松的时候在市郊买了套小两房,谢予一直睡在爸妈房间连着的那个小阳台上,简单改造一下,中间加了帘子,比以前挤在租的房子客厅里好了些。
直到谢唯考上医科大学,谢予才终于能住进房间。可是每当寒暑假哥哥回来,她都得搬回小阳台。
谢唯和谢予都没有俨城户口,高考是回老家考的,两兄妹都算争气,又都考回了俨城。但跟谢唯相比,谢予的成绩显然要差了不少,尤其她为了能考到俨城,竟然填报了谢家父母平时都没怎么听说过的专业。
后来录取通知书来了后,谢家父母才搞清楚材料科学并不是造塑料板的也不是去做玻璃碗的。但究竟是做什么的,解释后他们也都没记住。
只觉得浪费了谢予那分数,要是填个什么带管理字眼的专业也是能上的,别人问起来他们脸上也有光。
后来还是谢唯跟父母解释,说材料科学也很有前途,读好了能参与航天工程,让谢成占听了笑着直摇头。
“要是你去读,我们还相信将来能上天。小予去读,恐怕毕业了还得来店里帮忙。”
既然被录取了,学费也不算太贵,谢家父母也没过多阻拦,只是生活费方面说好了让谢予去勤工俭学,家里只能给一半。
毕竟,谢唯直博结束后年纪也不小了,工作头几年也攒不下多少钱。结婚买房这种事,还是得父母出力。
家里的钱,得优先顾着谢唯,男孩子没房子结婚基本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