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致远看着她娘乐呵呵,一副游玩的样子,忍不住问:“娘,你真的是去为了老二讨说法?”
柳暄红当然不是。
她一来是觉得宋秋没死心,她挺喜欢这孩子的执着,有心成全他们团聚。
二来嘛,她总觉得宋秋讲的那户人家怪怪的。
双职工的夫妻家庭,条件不错,但是不生子,对抱养的女孩视如珍宝,父亲甚至因为有人想带走女儿而动手。
乍一听下来没感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这户人家真是品德高尚的好人啊,对一个抱养的孩子都那么看中。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柳暄红当然拍手称赞,然而她正处于什么年代?这可是1978年,郭嘉还没改革,也没计划生育,不是思想开放的二十年后啊!
国家贫弱,缺少技术,许多建设都是靠人力堆起来的,上头可是鼓励大家多生!
而工分制度和男女的天然体力差距,又导致人们不光热衷多生,还喜欢生男孩!
重男轻女可不是嘴上说说的,男人能挣九十个工分,而女人普遍挣六七个,所以大家普遍喜欢生男孩,而且早前还是吃大锅饭,逃荒年代,饭都吃不饱,人都活不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大量女婴被父母放弃。
就像之前原配不乐意领养妹妹。
亲生的都这样了,何况是领养的。
再万一吧,她可能真的遇上这么一对喜欢丁克,并且喜欢抱养的女孩,顶住社会背景和家庭压力的特别夫妻,那么男主人有必要自认为宋秋是人拐子,打他半条命吗?
且不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捧六百块巨资的人真的会被人误以为是人贩子不,从他打人打的那么狠,柳暄红能看出,这男主人的性格比较暴躁。
甚至她觉得,男主人的过度暴戾太不正常了。
柳暄红上辈子啥新闻没看过,她自己也是一个人在社会里摸爬打滚起来的,很清楚人性有多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