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这样更符合亲密关系里的予取予求。
但习忧没这么说。
十七岁年纪里的喜欢,可以很猛烈,却不应该太沉重。在浅薄的年岁里,说太满的话,这件事本身,就隐约涵盖了一种相左的征兆,像是预示着某种不得善终的结局。
所以潜意识带着他跳脱出这个传统的环,仿佛这样,他就不会被人世间普遍事态的发展规律给圈住,他就能拥有一份规则之外的被幸运眷顾的圆满。
习忧的反应让顾仇有点意外,却又并不惊讶。
他本来就是如此。
接收信息,然后接受信息。
不表露情绪,也不传递情绪。
这样很好,不至于让双方陷入大悲大恸中而导致话题无法继续。
顾仇问:“如果有那一天呢?”
顾仇刨根究底。
习忧并不回避:“如果有那一天,我不会原谅你。”
顾仇一怔。
“不原谅么?”顾仇咕哝,“对我你也这么不宽容。”
习忧沉默了一会儿。
然后他又重复了这个题头:“如果有那么一天,”他说,“说明上天对我太不公平。我八成会记这个仇,但我不知道找谁说理。找不到说理的人,那我就恨你,我只能恨你。”
“所以顾仇,”最后他说,“你千万,别让我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