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双管齐下

这支力量除了保卫幕府之用,另一个职责就是让镇国府更加渗透到倭国幕府。

这显然不和镇国府的政策想冲突,恰恰相反,等将来镇国府开始和倭国互通商贸,倭国内部,一定会培植出一批与镇国府通商中得利的阶层和贵族,这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渗透,而幕府新军,则是军事上的渗透,只要足利家族愿意和镇国府合作,如此对彼此都好。

叶春秋又道:“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招募了人手,开始操练,可是枪械呢?足利殿下,这枪械的造价,可是不菲啊……”

足利义材拧着眉,像是早已下了决心般,道:“买,无论如何,幕府都会尽力筹措,会想尽一切办法。”

对于足利义材来说,镇国新军的实力,和倭军的实力相距实在太大,若是幕府拥有一支千人或者数千人规模的新军,幕府在倭国的统治,势必会稳固。

这也是为何他下定决心的原因,现在不买,更待何时?在倭国,金银都是虚的,而只有武力才真正的要紧。

叶春秋对此,也颇为欣慰起来,他一丁点都不担心幕府新军会对大明有任何的威胁,以倭国现在的百锻钢的技巧,连基础的淬炼钢铁的技术都不过关,更不必说,想要真正造出一柄步枪的难度了。

幕府新军即便买了步枪去,也无法仿制,至少在三十年内,断无可能,而三十年后,即便他们勉强仿制了出来,大明的制造技艺又不知飞跃到了何种的地步,依然可以对他们进行非常有效的火力压制。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将来只能依靠源源不断地采购镇国府的军火来维持幕府新军,步枪如此,火药也是如此,子弹毕竟是消耗品,有了步枪,没有子弹,这步枪就连烧火棍都不如了,而新型火药绝非是黑火药那般简单,即便有配方,想要制造,也是极为不易的,偏偏这配方,却是落在镇国府的手里,有着无数道的措施,保证不会流出。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的子弹,若是不随时向镇国府采购,没有镇国府给其提供支持,步枪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可以兜售军火,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大量的利润,又可以投入进生产再研发中去,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相关的能工巧匠,同时,一旦幕府新军依赖上了这种步枪,就根本无法戒除,再加上教官的作用,双管齐下,幕府新军,固然名义上是为幕府所用,本质上,却几乎等同于镇国新军的附庸。

用别人的银子,招募倭人,而后建立一支半从属于镇国府的武装,可以说,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聪明如叶春秋,哪里会不肯?

心里虽然非常的满意,叶春秋的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淡定的态度,道:“既然足利殿下有兴致,此事,我算是拍板了,相关的事,我会交代下去,从镇国新军之中挑选三十人前去贵国京都,至于枪弹之事,却不是我一人做得了主了,你知道,这镇国府乃是股份制,即便是枪弹,若没有朝廷的准许,也是万万不成的,因而我还需去为殿下说项,价钱,得去招商局和孙大掌柜商量。”

足利义材大抵知道,这幕府的新军,未必能牢牢地控制在幕府的手里,可是又想,只要幕府与镇国府之间能够相互依存,那么被镇国府夺权的危险也就降到了最低,要指挥幕府新军去针对日本国内的大名,当然好说,只要不是针对镇国府,又有什么干系呢?

想到此处,他反而放下了心,忙道:“此事,便拜托镇国公了。”

“哪里的话,你我之间,同气连枝,彼此相互依存,本就是理所当然的。”叶春秋这句话倒不是客气,很是实在。

叶春秋甚至心里感叹,大明的对外政策,某种程度来说,确实帮了自己的一个大忙,正因为这种与邻为善的国策,使得各国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大明并不会贪恋你的土地,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趋之若鹜地跑来朝贡,也因为这种固有的认识,所以才会有今日的两国互信。

譬如这足利义材,他宁愿相信镇国府,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国内的大名,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他清楚大明的国策,大明对倭国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这就不会影响到幕府对于倭国的统治,而幕府真正的心腹大患,反而是国内林立的诸侯。

正因为有这点共识,对于新军的主导权,虽然可能捏在镇国府的手里,足利义材反而不放在心上,只要不反对镇国府,那么足利家族对于倭国的统治,也就固若金汤了。

说完了正事,二人都不由轻松起来,叶春秋心想,这算是镇国府第一次展开军火的贸易,恰好现在镇国新军的步枪已经经过改良,正准备换装,淘汰下来的这一批枪械,正好送去倭国,从此镇国府又多了一个财源,军火买卖,历来是暴利,何况靠着这个,若是能在镇国府养起一批匠人,实在太好不过。

办完了正事,随后二人谈天说地,各自说了一些见闻。

足利义材心花怒放,心情甚是愉快,所以说话也轻松一些,道:“此番来朝,收获实在太大,只是倭国现在百废待举,我欲早些回到倭国,筹措钱粮,噢,步枪之事,要尽快为好,金银之事,倒是好商议的,就怕大明皇帝不准,却有些难了,不过料想镇国公言出必践,既然答应此事,定然会有保证,那么,我想过几日就坐船回国,也好早些招募武士。”

叶春秋心知他怕夜长梦多,倒也没有拒绝,便道:“什么时候走,殿下打一声招呼,叶某为殿下践行。”

说着,足利义材便动身告辞,叶春秋将他送出去,叫了仙鹤车,要将足利义材送去鸿胪寺,足利义材突然驻足,道:“下国若是编练新军,该用什么名号好一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