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情况比内阁所预料的其实更加复杂。
在左春坊附近,这儿的街道几乎不能动弹,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头,乌压压的看不到尽头。
里头的读书人群情激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暴民夹杂在其中,局势随时可能出动。
厂卫这边都调来了大队的人马,附近的所有街巷到处都是飞马而过的校尉和番子,鱼服和和褐衫的人挎着刀,紧张地来回走动。
所有的铺面自是都被喝令关门大吉,闲杂人等也都被驱散。
除了厂卫,明火执仗的京营也调拨了数千兵马固守在外围,一旦有变,随时准备弹压。
内阁那边,已经派来了人手,不过却被堵塞在外,根本进不去,想要辟谣也是不可能。
各大衙门那边自然也收到了风声,说起来也是可笑,几乎所有的衙门,居然都没有动静。
比如这应天府府尹杨逍,出了这么大的事,应天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
这位杨大人听到了动静之后,先是愕然。
读书人闹事,本来就是棘手,而且事情闹得这么大,身为应天府,不可能不立即有所反应。
况且这些读书人,居然诽谤翰林阁臣,是可忍孰不可忍,按理,应天府至不济也该想办法去惩治在造谣滋事之人,同时进行辟谣。
可是杨大人听到了消息,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脸色木然,却是好整以暇地吃了口茶,道:“厂卫那边去了么?”
“回大人的话,已经去了。”
杨逍吁口气,只是淡淡地说一句:“哦,近来厂卫之间似乎很不对付,他们倒是都勤快。”
这时候,他居然还有心情琢磨这个。
现在读书人骂的可是阁臣,如此胆大妄为,而且这位杨大人可是刚刚从廷议那儿回来的,廷议那里发生了什么事,金大人说了些什么,他可是一清二楚,这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可是杨逍居然一点都不急,又是好整以暇地吃了口茶,咂咂嘴,又道:“闹出这么大的事,应天府也是责无旁贷啊,三班的差役都放了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