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文奶奶也因为身份原因,五十多岁了,还被下放农村。
后来又去了干校学习改造,一大把年纪了才从干校调回来。
那时候时代和社会都变得宽容了,学校还想让文奶奶回去继续教书。文奶奶年纪大,折腾不动了,就推荐了丛玲。
否则丛玲可能还会在农村待几年……但是以前下放农村和干校的日子太苦了,文奶奶不想回忆,平时也不愿意见丛玲。
但是老师生日,丛玲怎么能不来呢?
成果对文奶奶的身世,没有大玲子那么震惊。
因为她早就猜出文奶奶出身不一般,毕竟哪个普通小老太在首都能有大四合院?能有王府井的铺面?年轻时能穿西式小洋裙?拥有十几层的大蛋糕?还能站在金碧辉煌的小洋楼里拍照?
这些种种迹象,都能说明,文奶奶年轻时候的出身不一般。
这也就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成果才能碰到像文奶奶活在民国,老在新社会的人。
像文奶奶这种两只脚踩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人物,要是再过几十年,那些历经两个时代的人,都会相继去世。
后人想再听听一些民国时期的老故事,都得从书里才能看到一点过去的事情和影子的人。
大玲子震惊过后,还很兴奋:“那太好了,我以后学英语就可以跟着文奶奶学了。”
文奶奶瞥她一眼:“我不收笨学生。”
大玲子还挺委屈:“我笨是笨了点,但我可以努力学嘛。”
文奶奶又瞥了大玲子一眼,没说话,而是递了块蛋糕过去。
“妈妈,衣服烂了。”成易忽然指着成果的外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