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任昌明微不可见地叹了口气,笑着说,“理解,这要是那么容易突破,也就不会成为卡脖子技术了。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了,还是解决不了,感觉是理论设计上就出了问题。”

蒋芸沉思了两分钟的时间,问任昌明,“您能提供给我一些与这个方向相关的书籍吗?我看的书不多,都是白川从基地图书室里借来的,所以我的能力有点……偏科。如果您能提供一些详细的资料的话,我想我可以试试!”

“真的?”

“你等着,我这就安排。”

任昌明同其中一位警卫员走到客厅里说了几句,那名警卫员点了点头,而后离开,任昌明回到蒋芸在的那间屋子,同蒋芸说,“资料的问题,不是问题。我让他们去取了,取来之后你慢慢看。东海基地的另外几个研究员也会过来,都住在我原来那间屋子的旁边,我们争取在141基地就把三代战斗机的研究设计给解决了,最好是能把航母也设计出来!”

任昌明斗志满满,看样子是还没有意识到造航母是一个多么系统性的问题。

单单是钢材需求,就能把世面上所有常见的那些钢材都给淘汰掉。不管是造战斗机的航空材料也好,造航母的材料也罢,需求都特别高,起码是特种钢那个级别。

蒋芸自己都没搞明白特种钢和普通钢的差别在哪儿,自然不会瞎指挥任老去搞多栖研究。

任昌明见蒋芸答应下来,心里轻松了不少,一代发动机是从蒋芸的那些笔记中得到的灵感,目前已经在农机厂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来年春天,国内农机厂生产出来的农机设备就会大批量地走向乡间农田,农用机车的价格也有了很大的降幅。

二代发动机是他们在一代发动机的基础上优化出来的设计,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上敲定之后,试着生产了一番,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亲自带着设计稿来找蒋芸,蒋芸当着他的面把设计稿修改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