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刻钟就行,痛感会慢慢减退的。”
蒋芸安慰了令泰岳一句,问白敏,“就我刚刚拉的那个曲子,你觉得适合我们拿去《唱响元宵》吗?”
白敏想了想,目光一点点凝重起来,最后摇头,“我觉得不太适合。首先是二胡这个乐器,本身就有点丧气,不太适合拿到举国同庆的舞台上表演。其次吧,你这个曲调也有点悲伤,我最后没听明白,但感觉不像是庆祝的时候该放的……你懂我的意思吗?”
蒋芸似懂非懂,“那你觉得,整个曲调应该选什么样的?”
“你的开头我觉得很好,压抑一些,这很符合我们民族之前的血泪历史,中间的那段激昂也可以保留着,激励我们一代代人的奋进,但最后那段还是卡掉吧,感觉像是王朝末日的余晖一样,这要是用来描述满清王朝,我觉得完全可以,但描述我们现在的国-家,是不是有点晦气?”
“我建议主旋律还是牢记历史,奋斗努力这种。”
蒋芸想到了前世那强人带着弱者打响反抗第一枪时的激动与心境,她没能亲自经历过那一段历史,只是在书上与影片中看到过,可这并不妨碍她将自己代入到那一段历史中去。
闭上眼睛仔细体悟当时的人们的心情,蒋芸手中的琴弓再次动了。
前调依旧是比较压抑的风格,到了中调之后一点一点的激昂起来,就如同鼓点落在了战鼓上,人心口的那一口气都跟着一点点提了起来。
与上一首不一样的是,这一首的尾调依旧在情绪的高点上,没有加入高-潮时的欢欣节奏,就在奋进与拼搏中华丽落幕。
一曲奏完,蒋芸问白敏,“现在这一首呢?你感觉怎么样?”
“比之前好很多了,可是填词呢?让泰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