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088

周嘉荣将查到的答案递给了兴德帝。

兴德帝火大不已:“周平正,可真是朕的好儿子,死了还给朕留这么大个烂摊子!”

若周平正不是他的儿子,他定然叫人挖出其尸首鞭尸,将其挫骨扬灰。

发了一通脾气,兴德帝捏着奏折说:“查,查清楚了,这京城到底还有哪些人与周平正这逆子有勾结,凡是跟他有关系的通通下狱,若是参与了谋逆逼宫的全部株连九族,一个都不能放过!”

肃清内部,防范再出现内贼是必须的。周嘉荣接下了这个重任,但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此事也不宜闹得太大,免得引起朝廷内部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因此他只是让人暗中查证,除非有证据显示其参与了武亲王的谋反逼宫,不然普通的来往,或是讨好武亲王的人,他都没处置。

即便这样,京城还是一片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既担心大齐的安危,也担心性情阴晴不定,暴躁易怒的兴德帝哪天就将火烧到自己身上。

如此时间缓慢地走到了十二月中旬,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国库缺钱了。

打仗每一天都是巨大的开销,几十万大军,几十万后勤人员的吃喝补给,还有士兵的武器装备马匹药材,死亡士兵的抚恤等等,哪里都需要银子。

许中在朝堂上苦兮兮地表示,按照这种消耗,国库中的银子顶多再坚持一个月。

而战事遇挫,谁也不敢肯定一个月后这场战争能不能结束!

兴德帝很郁闷,愁眉不展的。

徐皇后也很担忧,开始在宫中削减开支,后宫妃嫔诸人都节衣缩食,以减少消耗,增援西北。

虽然后宫的省出来的这点银子对这场战争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皇后的这个举动值得大家推崇和支持。上行下效,这股节俭之风也弥漫到了京中勋贵大臣家中,不少夫人将省下来的银两捐赠给国库,支援西北。

银子虽不多,可聚沙成塔,短短十几天,后宫诸妃和京城各大家族便筹措了二十万两白银。这笔钱虽不多,但到底也缓解了燃眉之急。

兴德帝很欣慰,握住徐皇后的手说:“得妻如此,朕之幸,若有来世,朕盼能再与皇后携手一生。”

徐皇后浓密的睫毛颤了颤,垂下眼睑,轻笑道:“陛下过誉了,这是臣妾应尽的本分。臣妾也只是尽些绵薄之力,只盼西北战事能够早日结束,天下太平。臣妾打算召集宫中的姐妹做些棉衣,送去西北给将士们御寒,表达陛下对西北将士的体恤,陛下觉得此事可行?”

当然行,皇后亲手做的棉衣,当是多大的荣誉。这事可以激烈将士,鼓舞士气,再好不过。

兴德帝爱怜地抚了抚徐皇后的手说:“会不会太辛苦了?”

徐皇后抬头冲他一笑:“不会,能为陛下分忧解劳,臣妾之幸。”

兴德帝很是高兴,下旨大大夸奖了皇后一番,又赏了些奇珍。

徐皇后接了圣旨,将东西收起来之后,便召集妃嫔做棉衣。对于此事,妃嫔中有些是不乐意的,毕竟她们位分低,本来月银就少,这一削减就更少了,谁乐意啊!

无奈皇后位尊,而且就连刺头穆贵妃都支持这件事,拍着手叫好,将私房钱全捐了出来,她捐的银子比皇后还多了三千两。皇后一说要做棉衣,她也积极响应,大早上就跑去了坤宁宫,若不是知道陛下最近身体不适,忙于国事,大家都要以为她是为了争宠,特意去坤宁宫做给陛下看的!

陛下这两个月一直缠绵病榻,几乎都不来后宫了,她这么积极做给谁看啊?

不管这些妃嫔怎么想,徐皇后此举在朝廷和民间都颇受人赞誉。

周嘉荣听后,也很佩服皇后,皇后真是当得起母仪天下这个词,她善良大度公正,胸襟开阔,说是女中豪杰也不为过。母妃能够天天跟皇后在一起找点事情做也好,省得天天在秋水宫里担惊受怕难过。

周嘉荣让人送了一些布匹给穆贵妃。

卢永德还是有两把刷子,他去了西北之后,连续打了两场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接到喜讯,兴德帝暗黄的脸色顿时都好了许多,满面笑容,一整天都没发火。

京中上下也一片欢欣鼓舞,这都十二月了,只要再坚持坚持,顶多到明年三四月,春季来临,冰雪融化,牧草长起来,匈奴人自己都会退回去了,这场战事也就结束了。

在朝野上下一片期待声中,卢永德又连续夺下三城,收复了被匈奴占据的城池。

当消息传回京城时,兴德帝高兴地站了起来,拍手大叫:“大齐之幸,祖宗保佑,赏,赐卢永德威武侯,赏金千两,绸缎十匹,珍珠……”

对于兴德帝的厚赏,朝臣都没意见,卢永德能够打败匈奴人,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这些赏赐不过分。

因为接连大捷,京城的紧张气氛也退去,大家终于有心思准备过年了,久违的年货陆续摆在了铺子中,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欢欣鼓舞的气息中。

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周嘉荣也接到了纪天明的信。

纪天明在信中先是交代了护国公的情况。用了两根百年老参,护国公勉强保住了性命,只是西北冬季气候恶劣,加上护国公年事已高,身体恢复很慢,不宜长途跋涉。纪天明将其带到了临潼修养身体,等他的身体康复之后再回京。

临潼是西北距河南不远的一个小县城,气候要好很多,而且远离了前线,少了许多烦心事,也方便护国公养伤。

周嘉荣很满意,继续往下看。后面的篇幅很长,纪天明详细讲述了他所了解的西北。

现在西北百姓不少携家带口难逃的,商人也纷纷跑路,留在西北的不多。倒是有一些经常跟匈奴人做生意的商人不是很惧怕这场战事,还停留在了西北地区,西北物价暴涨,尤其是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须之物。

卢永德去了西北后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在军中建立了威信,西北百姓也对其颇多赞誉,甚至民间隐隐有卢战神这样的称呼传出,卢永德在西北顿时风头无两。

可纪天明却觉得有些奇怪,西北地广人稀,百姓因为战事担惊受怕,流离失所,即便对卢永德多有感激,也不至于传这么快才是。他在临潼每隔几日都能听到卢永德的事迹,卢永德又打了胜仗,抢回了哪座城池等等,只需几天就会传到后方。

纪天明觉得有些奇怪,找了商旅和流民打听,他们也是无意中听人说起的,完全不知道消息的源头。

纪天明隐隐感觉这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舆论。但若说是卢永德的手笔又不合理,因为卢永德才去西北,他没有这个人手,而且卢永德是西大营的统帅,兴德帝的心腹爱将,他又不常驻西北,这样造势做什么?搞得天下只知卢永德,不知京城有皇帝,那兴德帝才要忌惮了。

卢永德能够一直保持盛宠不衰,就不会是这样的蠢人。

纪天明将打听来的情况告诉了还在养伤的护国公。

护国公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让他派人多打听,又写了信给穆恒兄弟、廖安,让他们注意此事。

周嘉荣合上信后,皱紧了眉头,这不就跟武亲王当初回京造势,搞什么战神是一样的吗?当时是父皇为武亲王造势立威,那现在又是谁给卢永德造势呢?

而且对方的目的是什么?

将卢永德捧这么高,有什么用处?

卢永德身上又没有皇室血脉,名声造得再响亮,最多也不过是下一个护国公罢了,图什么?

找不出原因,周嘉荣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进宫提议:“父皇,既已夺回了城池,不若召卢将军回京。这一仗,咱们元气大伤,国库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不能再打了。”

兴德帝瞥了周嘉荣一眼,有些怀疑他是怕卢永德的风头盖过了穆家。但他有一点说得没错,不能再打了,大齐也打不起了。

“孙承罡,拟旨,召卢永德回京。”

可惜这封圣旨才送出去三日,还没送到卢永德手中,噩耗就传来了。

收复领土后,大齐士气高涨,卢永德的声望也达到了姐姐,他被连番的胜利冲晕了头脑,自信心爆棚,不顾廖安等人的极力劝阻,坚持带兵十万,乘胜追击,深入漠北,打算像护国公当年那样,重挫匈奴,保西北平安。

心是好的,无奈他太操之过急了。这一追就出了事,卢永德遭到了匈奴和叛军的伏击,又正值大雪,草原上雪堆了半人多高,四处白茫茫的一片,没有躲避和掩护的地方,加之不如匈奴人熟悉地形,也没匈奴人耐寒,卢永德逃无可逃,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这一仗大齐输得很惨,带去的十万大军最后只讨回来不到两万人,固守在肃州阳县一带。

兴德帝看到传回来的战报,气得喷出一口老血。

前几天他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可这才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一拳重击。如此大的落差,他怎么受得了!

宫中顿时乱作一团,请太医,请皇后,请重要的大臣,孙承罡急得头都快白了。

周嘉荣第一时间进了宫,太医正在寝宫内替兴德帝把脉,徐皇后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很快大臣们也来了,都一脸的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