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以小恩小惠。借给少量枪械粮弹。令其南下反攻河内。和法人两败俱伤之后。我军自可从容应付。”对于细柳营的看法。黄桂兰和徐延旭、赵沃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但是他心底却一定争个高下出来:“可借与细柳营快枪百件。枪弹万。允其克河内之后。再借大批粮弹……”
不过站在自己这个小集团的利益上。即便黄桂兰说错了。张树声也必须维护他的利益。何况他说的没错。
“哎……”张树声觉的他已经老了。这一声叹息充满了很多无奈。但是他又不的不投入到这场争斗中去。
“拿笔来!”
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还没有办法完全压服彭玉麟这个中兴之臣。他必须请外援。
他决定给李鸿章李中堂写信。只是提笔之际。却又是有一种酸楚的感觉:“若不是少荃。我又何必到今天这个的步……”
他与李鸿章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即便是他这个当事人都觉的难以厘清。
当年李鸿章领军援沪。他是李鸿章招募合肥团勇的联络人。在受募的几个营官中官衔又是最高的一位。位列知府之职。这件事让能平云青云开府一方。
也就是这个知府的位置。让李少荃放心不下。到上海后始终不肯重用。后来湘军初起的几个营头奉命回皖募兵。其它营头皆二营。惟独树字营只限一营。
以后树字营交给了张树声之弟张树珊管带。却先后交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及刘铭传、郭松林统领。较铭字、鼎字低了一头。直到1863年间树字营才增至七营。但随后又只保持六营的编制。“淮军中人数最少”。
1865年5月。奉李鸿章命令北驻淮徐。才以护军一营合成七营兵力。月曾国藩督师到徐。视树军营垒。阅其操练阵法。却没想这个在淮军没甚名气的树字营竟是格外的强悍。赞其“步伐极整齐。枪炮极娴熟”。“平生所见步队所远不逮”。即为之添募步队两营。马队一营。使之成为拥有五千人。马步齐全。可独当一面的兵队。
但是曾国藩的信任却惹来了天大的祸患。李鸿章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文人统军。别开生面。自立门户。象当年他在湘军那样挖走一整支兵队后和自己对着干。
恰恰这时张树声已以按察使官职转任徐海道。又进而实授直隶按察使。树军改由张声珊专领。而树军如此增添营数。事先未的李鸿章同意。张树声本人和树军又深的曾国藩赞许。张树声似乎颇有另栖高枝之嫌。
加上张树声又是淮军中第一个离开淮军。实任他省大员的文员统将。很有渐启带领旧部。别开生面之虞。这些都正是李鸿章之所大忌。
为了预先防备。既要惩一儆百。又兼对曾国藩自行变动淮军大枝营头格局作报复。李鸿章势必要对树军采用抑制政策。在几个亲信统将纷纷添募勇营和马队。对树军邓特加限制。通知曾国藩说:“饷项支绌。各军若添步队。一概不宜允准。若请添马队。亦须裁减步军。腾出马军之饷”。这是显是专为限制树军。因惟有树军步军刚添至九营。方与盛军相等。在淮乡诸将中最经不起裁减步队。而且。此后其他各军大都增添了马队。却都并末裁减步队。有的还添募步队。惟独树军。张氏兄弟两次连续请添马勇。都被李鸿章批驳。
这倒还不算是他的一桩恨事。只是后来李鸿章却做的过火了。
张树珊在湖北作战时被捻军所杀后。李鸿章竟违反惯例。不把树军交张村声另一弟弟张树屏统带。反于五月将其一拆为二。把六营拔并到同吃大败仗的铭军中去。编为铭字左军。仅给张树屏留下三营由其统带。此外。李鸿章虽屡次许愿。答应将此三营树军交给黄河一带防守。而兵力孤单的张树声指挥。却从末实现诺言。到了淮军大批裁减的时候。这三营树军便被全被撤遣。至此。树字军作为淮军的一个大枝营头的的位自此结束。
堂堂的淮军开创手上。竟然连一个步营都掌握不住。黄桂兰就是率领树军六营进了铭字左军。结果几个月就被刘铭传赶了出来。
直到多年后铭军东归。他才硬是从李鸿章把自己的树军抢回来。改为武毅右军。
只是武毅右军归属铭军多年。早非他手创的树军。这五个步营他照样有指挥不动的感觉。这次回任广州。他把五个营头带到了广东这也是整个广东境内唯一算是有战斗力的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