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例子能够说明良好的学术环境的重要性,68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尼伦博格,他完成了一项决定性的发现,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证明蛋白质的特性,尼伦博格需要溶解苯丙酸铵。身为生物学家,尼伦博格就去找了自己的同事,同在nih工作的安芬森。
安芬森在尼伦博格的楼下工作,后来拿了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尼伦博格去找安芬森的那一天,安芬森并不在实验室,反而有一位年轻的来访者塞拉在实验室里逗留。
塞拉当时做了很多合成肽的工作,于是告诉尼伦博格,苯丙氨酸非常难溶,它在一般的溶剂中都不溶,但能溶解于15的溴化氢的冰醋酸中……
尼伦博格就此得到了能溶解的苯丙氨酸,完成了关键实验。
然而,事实是,直到数十年后,人类所知的苯丙氨酸的溶剂,依然只有一样——含有15溴化氢的冰醋酸溶剂。
塞拉做出了唯一的配方。
而他之所以得到这个配方,则是因为他在不久前的实验中,错误的将苯丙氨酸的悬浊液,倒入了错误的溶剂中。并且,塞拉注意到了苯丙氨酸的溶解现象。
在尼伦博格去找安芬森的那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他正巧碰上了世界上唯一知道问题答案的人。
这样的巧合,对于外行人来说,是奇妙的趣事,对于行内人来说,却是可见的血泪。
杨锐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而不是将自己塞进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内,自个儿玩自个的。
朱处长立即认可了杨锐的留校,众人也变的轻松起来。
“那么,剩下的几件事就比较轻松了。”蔡教授露出笑容来,打开面前的笔记本,说起具体要办理的程序。
他一边说,一边记录在纸面上,并递给杨锐。
到快要写完的时候,王永教授提醒道:“还得交一篇毕业论文。”
“这个杨锐应该是没问题的。”蔡教授笑了起来,众人也都跟着笑了。
杨锐亦是微微笑,顺手从包里掏出一个装订好的本子,道:“我想用g蛋白偶联受体的论文,做毕业论文,可以吗?另外,是不是要给我安排一位毕业论文的导师?”
毕业论文是要存档的,对杨锐这样的学者来说,写的漂亮一点,还是比较好的。
不过,用王旗级的论文做毕业论文的?
蔡教授等人互相看看,都避开了对方的眼神。
“老唐,杨锐之前在你的实验室里工作过,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就交给你吧。”
“王永给杨锐上的课最多嘛,我记得杨锐最喜欢听的就是王教授的课,王永教授做吧。”
“蔡教授是咱们系的中流砥柱,还是请蔡教授做,才名正言顺。”
教授们一个推一个的,额头都在冒虚汗。
做杨锐的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说起来好听,闹笑话也容易呀!
g蛋白偶联受体……又有几个人研究过……
记住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