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回程

譬如十年前,若是有机构知道会有cr的出炉,早早的搜集相关证据,现在能破获的疑案非得多几倍十几倍不可——这种想法说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实际上,也就是向前多看几步而已。

来自fbi的专家,就抓住机会询问杨锐新一代cr的分辨水平的问题,日本警视厅则将重点放在搜集证据的流程方面。

杨锐能解释多少就解释多少,差不多就飞机办成了补习班。

一群老烟枪一边说话一边抽烟,要不是换气系统给力,非得把飞机给抽成一只空中大烟囱不可。

自瑞典到中国,也是一路走一路停,中间还有两次中转,停的时间颇久。

飞机上的乘客也是一路走一路下,给杨锐的感觉,就像是坐大巴车一样。80年代的飞机和飞机场,尽管是比大巴车的面积大些,但还真的有诸多相似之处。

且行且谈的,到了回国的最后一程,飞机上却是几乎只剩下中方代表团一行了。

黄茂等人此时才抽出空来与杨锐聊天。

团内多是学者,说着说着,就将聊天转成了科研,杨锐的论文全集也被拿了出来,当做了野聊的中心。

瑞典的学术业发达,斯德哥尔摩常年定居着两位数往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修撰论文全集这种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休斯顿从无到有,几天的功夫,就给杨锐印刷出了数百套的论文全集。

一本全集分成了三册,总页数破千,从杨锐最初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小论文,到辅酶q10的论文,再到离子通道、cr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论文,全部收录其中,只是少了《基因组学》的专著,却是变成了单独附送的项目。

杨锐拿到书之日,就体会到了瑞典人的豪富。三册的论文集,印制颇为精美,字迹清晰配图准确且不说,光是配套的《基因组学》,一本的售价就要好几百块人民币,休斯顿竟是配套起来到处送人,一点浪费钱的自觉都没有。

也是杨锐从几家司法机构拿到了经费,可以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cr实验室的账,否则,休斯顿光是首期方案,就能让普通的中国教授破产。

不过,代表团里的教授却没有一个觉得不划算的,只是翻着杨锐的书羡慕。

更有人道:“都是著书立说,杨锐这下子,著书到了国外,厉害厉害……”

杨锐只能谦虚:“只是印来送人而已,算不得著书立说。”

“印的如此之好,我都想收藏一套了,还说不是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