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这段日子里,杨锐极少再给出不予通过的评语了,可大家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杨锐给京西制药总厂一家的“不予通过”的评语,就比其他人给的总数还要多了。
而今,交给杨锐审核的工作,大多数是事务性的。
比如一个药厂的蒸馏水系统的改造审核,或者一种生产工艺的改变等等,比起新药入市这样的大问题,杨锐需要解决的都只是小问题。
杨锐乐得如此。
一个人是无法拯救世界的,做到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也许可以吧。比如爱因斯坦或者艾萨克大人,他们肯定是改变了世界的。
但就现在的杨锐,他还没有这样的自信。
他在g委员会里,唯一能够改变的,也许就是一些人的健康和生命——相对于世界来说,这点改变实在是不起眼,但对一些家庭来说,世界或许真的就改变了。
不得不承认,杨锐是有些享受这个过程的。
尽管压力巨大,尽管工作繁重,尽管精神疲惫,但是,改变了一些东西,保留了一些美好的感觉,还是非常美妙的。
杨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爱因斯坦,或者艾萨克大人那样的人,科学世界是否还留有如此宽广的领域给科学家们,尚是未知的——当未知变成已知的时候,大约就是一位新的科学大人出现的时候吧,但就杨锐所知的未来,新的科学探险,远未成功。
比较起来,还是成为奥本海默或者图灵那样的科学家更靠谱一些——或许成为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也不错,至少这个例子,个人幸福比较容易得到保障。
杨锐快速的浏览了所有的文件,然后闭目沉思片刻,确定脑海中没有相似的记忆以后,再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来做分析。
大部分的文件,都被他丢到了左手边,那是些纯粹的技术问题,而且多是工业技术,杨锐更愿意将他们交给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来做。
委员是一个职位,但是,与后工业时代的政府提供的职位不同,学术机构的委员职位,多数还处在分封制的年代里,杨锐有他的实验室和研究员,就像是拥有自己领地和附庸的领主一样,他用不着所有的工作亲力亲为。
因为文件少的原因,杨锐很快完成了阅读,做好归类以后,他就高高兴兴的出门锁门了。
走廊里的厂商代表们没想到杨锐这么快的出来,一个个都忘过去。
仍然是意义难明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