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渠道

“这我们哪认识啊。”会议室里一片嚎叫。

“又不是让你们认识,能找到介绍认识的人就行了。”

“给介绍人好处不?”大姐大本能的抓住重点。

主任点头道:“当然有好处,要是事情最后能成,我可以找房管局的,帮忙解决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

现在的住宅都是国家的,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房管局则掌握着大量的现房,以低价出租的方式,给本地市民居住。不过,此类房子亦有不同的档次,好的如白崇禧的白公馆、汪精卫的汪公馆,宋美龄蒋介石的爱庐,差的有角落里的楼梯间。

对高干以下的当地居民来说,两室一厅的楼房差不多是顶级条件了。

在这个人均居住面积仅仅三五平米的年代里,四世同堂十二平都不算新闻,五六十平米的楼房可以说是奢华级享受了。

而且,这样的房子虽然没有产权给个人,但只要人活着,都是可以一直续租下去的,住房改革的时候,此类公租房也都是优先卖给个人的。

这次连郝玉都是轻吸了一口气,问:“主任,房管局能答应了?”

“我想办法,你们不用管这些,你们的任务,就是发动关系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咱们分理处,谁能做好这个中间人,谁就是今年的先进个人,他本年度的任务,减少一半。”

这下子,会议室彻底热烈了起来。

银行职员最重的压力,就是每年的任务,延续着过去几十年的指标性政策,银行的各项指标都是与钱挂钩的。每个月要推销出去的国债,每个月要推销出去的贷款等等,把每个银行职员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的奖金乃至工资都是与各项指标相联系的。完不成任务而拿不到工资,甚至为了完成任务把工资贴进去的,大有人在。所以,直到90年代,银行都不在最受欢迎的工作列表里,在这个年代,电霸王水阎王才是最好的单位。

不过,银行也是有权利的。一方面,他们是求着人贷款出去,可另一方面,那些发不出工资的国企和吃饭财政的政府,也是求着他们贷款的。

现在的各级单位都肩负着为职工谋福利的责任,每年的职工考核职工打分都不是说笑的,一级领导要是年年负分,那是很难干下去的,至于盖简易楼分给职工,盖小楼房分给领导的事情,更是少不了从银行借钱。

所谓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没有哪个单位,永远都遇不到雨天。

而就国内目前的状况,小小的一家分理处,也能牵出无数的渠道。

小半天时间,主任就理出了多条线路,在与杨锐进行了深入沟通以后,他们确定了一条直指大道的方向:

分理处大姐大的亲戚熟人所在的企业效益不行,厂里的车间主任却是杨锐的系主任蔡教授的小舅子。

这样,只要通过不超过5个人的中转,杨锐就能直接联系到系主任蔡教授。

最妙的是,说情的任务,有蔡教授的小舅子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