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抢到话头的是考功院的判司事赖淡顺考功院掌考课之法及文武大臣的磨勘、关防、资任,较考等事,这本是夹都的主要职权,现在被戈,出来归于考功部,所以考功部权力是极大的。
赖淡顺一拂大袖奏道:……陛下,太祖曾言,百个文官弄权,不及一个武将为祸之烈,我大宋之所以能结束后唐以来武将专权,地方害据局面,正因实行了重文抑武的国策,此乃太祖定制,陛下,前牟之鉴不远,祖宗法度不可废啊!”
许渍听了,觉得这话没什么新意,但没新意不等于没有作用,想必因五代之乱,心存余悸的大有人在,甚至欧阳修也是因为这个才出言反对的。
另外如今武将在朝堂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这对文官而言,正是形势一片天好,朝中权力就那么多,若分出一半来给武将,那文官的利益就将大大的削弱。
有大局观的人不是没有,但更多的人却是只顾眼前利益,只耍外敌没有打到家门,没有抢走他的财物,没有奸淫他的妻女,他们就没什么迫切感,绝对不会主动把手中的权力分出来
看着殿中乱糟糟的一片反对声,许请抬头向前面的范仲淹等人望去,论资历和声望,许请差人家太多,现在应该是他们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否则有些不明就理的中立派见此形势,怕是马上要倒反对对派那头去了。
范仲淹不负所望,昂然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黄御使所议可行。前唐之所以造成地方害据,武将专权,其主要原因在于国策失当。
前唐在军事上采用的是外重内轻政策,边境各节度使兵权太重,且过于信任外族将领,军中胡人众多,而京畿周边驻兵太少,皆是老弱未经战阵之兵,对边境将领形成不了震慑力。
最为关键的是,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可自给自足,地方节度使上管军事,下官民政,掌有财权,俨然国中之国,久面久之,朝廷根本无力制之。
而我大宋自太祖始,吸取了前唐的教训,实行的是募兵制,且大部分禁军皆妨守在京畿周边,军权的的划分也更为细致,三衙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地方驻军也皆由朝廷供养,不复掌财权。
只要这些制度不作变更,就不会再出现地方害据的祸乱,是以,担心武将专权,地方害据为由,而否定兴武举,办武学不足为取。
如今我大宋久拖于西北战事,已是民生凋弊,疲弱不堪,致使连一个温县雪灾都无力救济,兴武举,办武学,为朝廷选拔更多将才,尽早平定西北已势在必行臣请陛下早作决断……”。
果然,范仲淹一表态支持,场面顿时改观不少,许清身后的曾公亮也立时站了出去表示支持,以许渍对曾公亮的了解,侥不觉得奇怪,曾公亮此人对武备方面很上心,过去的交谈中,许渍就常闻他对大宋军事连连失利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