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杜威或是邱吉尔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或许就是看到中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看到所谓的东线出现在欧洲大陆的尽头,否则他们绝不会以牺牲自由法国,转而支持维希法国,从而试图抢在德国崩溃或德国在法国的统治崩溃时“解放”法国。
“你是指法国吗?”
终于并不愿意继续这种谈话的杜威再次打开了天窗。
法国是美国的最后底线,不容触及的底线,就在开罗会议召开之前,因美英两国决心与维希合作,遭到冷落的戴高乐就乘飞机飞往波兰,他在华沙公开宣称,绝不会接受任何与维希“叛国者”之间的对话,对那群叛国者唯一的言语是法庭上的宣判书。
尽管他未直接指责英美两国,但自由法国的军队已经拒绝服从盟军统帅部的命令。
戴高乐甚至鼓吹法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来自东方的解放者正在给欧洲带来自由,未来发生在法国的自由与独裁的对决,将会演变成世界范围内自由与独裁的对决。虽未点英美之名,但事实上,戴高乐已经将英美两国从民主国家发入了“独裁政权”至少是独裁政权的支持者。
“在法国的问题上,我想”
面对杜威坦白,司马稍加犹豫后,才抬起头来。
“在某些立场上,我们是一致的。”
“一致的?”
杜威一愣,有些诧异的看着司马,不解他语中的意思。
“你们曾询问过我们是否有意将德国瓦解成五个互不相联的独立国家,我们的回答是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司马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提出了几个月前,丰美两国就德国问题进行一次勾通。
“我们必须要顾虑我国德裔移民的选票,同样的,历史上的友好关系,使得我们不愿意看到任何对德国的肢解,而且根据我们对德国的了解,现在,我们或许可以肢解他们,但是未来他们仍然会统一,统一是不耳避免的。至少对于德国人来说!”
在司马说话时,杜威点了点头,肢解德国是美国的愿望,但无论是中国人或是英国人都不愿意看到德国被肢解,对于英国人来说,一个完整的德国或许会成未来反抗中国威胁的助力,而对于中国人而言。除去国家利益之外,他们对德国一直心存好感。
“但是,在另一方面!”
说话时,司马收敛起了面上的笑容。
“我们认为,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欧洲版图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欧洲和平的持续,我们和俄罗斯准备和美国合作,一同确保这一愿望的实现!”
杜威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司马,直到这时终于他明白了,准确的来说,他明白了中国人对欧洲的底线是什么地方。不是德国,而是法国!
“这是为了欧州的和平!总
司马意有所指的说道。
从华丽的走廊下,走出一大群气宇轩昂的将军和随从,司马依如过去一样,在人们的簇拥下朝着会议厅走去,偶尔新闻记者会从侧面悄悄的拍下几张照片。
“啊,尼罗时,漂亮极了!
在走廊的拐弯处,头发花白的司马看到了尼罗河,于是指着白花花的浪卷和蔚蓝色的海面。
今玉的天气很好,开罗的阳光灿烂,略带潮湿的风夹着水腥味,轻轻吹拂过来,令人心旷神怡,舒服极了
“只是可惜,这里却是英国的半殖民地!”
司马说笑间带着的意味,如果被英国人听到的话,或许会没来由的心头一紧,天知道,这个中国人可有着“亚州解放者”之称,他给亚洲带去了自由与解放,尽管代价是欧洲人在亚洲殖民统治的结束。
这会他道出这么一句话来,英国人怕是会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安然入睡,为大英帝国在埃及的岁月而忧虑,不过对司马而言,这不过是一时的由感而发罢了。
对于此次开罗之行,司马在心下除去对未来联合国的期待之外,更多是当成一次“旅游”如果不是英国人强烈反对的话,或许他会前往金字塔一游,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游历世界曾是他的梦想,在那个时空受限于财力这是咋小人的奢望,而在这个时空之中,虽然再无财力上的限制,但却又受限于种种因素,令其更变成一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司马、安娜斯坦西娅、杜威、邱吉尔以及其他军政首脑们正在就座,军事摄影记者们一直在为他们拍照。顾问们坐在了各自长官的身后。总共有十个美国人、八个英国人和十个中国人、八个俄国人。比例的分配是公平的。大家拥坐在会议桌旁,开始了这次决定性的会议。此匆肩负的工作如此重要,这让大家都激动不已。很多人紧张地咳嗽起来,还有些人则清了清嗓子。
“我认为,应该由杜威总统先生首先至开幕词!”
听着稍显生硬的英语,杜威朝对面那个比在坐所有人都更加苍老的中国人看去,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在他说话的同时,他的右手礼貌的一伸。
几天前,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中国人,杜威感觉自己甚至有些紧张,曾经在读大学时,他曾读道过关于这个中国人的报道,亦喜欢他的一些诗歌,那时在杜威看来,或许他真的是上帝的宠儿,如果他信奉基督的话,否则无法解释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
而在第一眼看到他时,杜威很难想象,自己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尽显苍老的孝誉老者,这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或许只有这句话才能够用来形容这个中国人。
在杜威诧异的同时,邱吉尔叼着雪茄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司马华之,之前的非正式的会晤中,谁也没有提及应该由谁致开幕词,在礼节上应是英国先致开幕词,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东道主应该是埃及,而非英国。
在邱吉尔看来,这次会唔或许能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对英国而言,这次会晤或许正像国内的一些报纸上说的那样“把大英帝国端上了餐盘”而手握餐具并不仅只有中国,甚至于美国同样握着餐刀,等待着从中分一杯莫。
“不,总理先生,我想没有任何人比您更适应致开幕词!”
两人的礼让倒是出乎了邱吉尔的意料,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虽然由谁来致开幕词看似简单,但却关系到国家的“颜面”但对于大国而言,他们有脸面并不在此。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勉为其难吧!”
司马微笑着选择了接受,先前的礼让只是出于礼貌而已。
“我想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但这场会议将会决定未来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