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二娘说笑了。”王娘子似是没听懂朝烟话中的鄙夷,还自说自话着呢:“我王家不算顶大的。二娘或许不知道,我娘家妹妹嫁去了洛阳韩家,那韩家才是财大着呢。我妹婿是洛阳城中的富豪,家有良田万余亩,又有店铺百余间,岁入好几十万两白银。就这样的大家,我妹妹一嫁过去便是宗妇,拿了管家对牌,管得也是尽善尽美。”
“原来嫂嫂的娘家妹妹这般了不得。是我寡闻了,先前竟没有听说过。”
“呀,二娘常居家中,对外间事少有耳闻也是正常的。”王家娘子手里剥着榧子,弄了一手榧子的黑衣,“是以姑娘把管家对牌给了我,便好多出门去走走了,听听哪里有豪富人家的事,也好学得点。”
朝烟一笑,不愿与她多说,只道:“嫂嫂见识广,我望尘莫及。只是管家对牌是父亲交给我手里的,若要换人管家,也得父亲做主,我是做不了主的。”
王娘子一听这话,以为是朝烟答应下来,便殷勤出主意:“这个容易。只消姑娘去同父亲说,道是家务繁杂吃不消管,让我给二娘分分忧就行。”
“嚯。”朝烟失语许久,“父亲大人威严,我素来不敢同父亲说话。嫂嫂要说便自己说去。”
“哦!父亲大人确实威严……那…那姑娘说,若是我去说,父亲大人能同意吗?”
“这我可不知道了。”
朝烟言尽于此,低头默默喝茶。
王娘子见事情已经讲得如此清楚,也就不再说话,告了辞离开,想直奔李诀所在的春晖阁去。
走到一半才想起来,李诀还在御史台,根本不在府里,于是又回晴明阁了。
朝烟跟孟婆婆一同坐到内间去烤火。
“怪不得哥哥不喜欢她。”朝烟与孟婆婆讲,“她好歹也是大家出身,怎么说话不过脑子呢。”
秦桑则在一边好奇:“姐儿说的是谁?”
燕草斥她:“刚才是谁在同姑娘说话,姐儿说的便是谁。”
秦桑才醒悟过来,原来姐儿在说王娘子!王娘子怎么了?怎么不过脑子了?她两耳竖起,等着听朝烟和孟婆婆讲话。
孟婆婆叹道:“王娘子虽是武将人家的女儿,可是东京城里这么多武将人家,哪家女儿不是饱读诗书通晓经义的,偏偏她们王家女儿不读书,只认了字就当是斯文人。若非早有婚约在身,大哥儿怎么会……”
“我本以为她父兄都是武将,她也会是个豪爽的人。像我表姐,也是武将人家出来的,多么□□仁厚。偏她还更奇怪,拿了商户来比我李家。商户虽豪富,终究只是商户,竟敢同簪缨世家作比了,可见她心里不把咱府上当回事。这样的人,怎好拿我家管家对牌呢。”
朝烟回想着刚才同王娘子说话的情景,记得王娘子带过来的女使是纸儿。又说:“婆婆,你且看着,这事可有的说呢。”
李莫惜在未曾离家之时,晴明阁里就有四个贴身的女使照顾。
李家人在给下人取名一事上,个个都有自己的主意。不说朝云的山光阁里的粗使有白草、胡琴、琵琶、羌笛,也不说李诀身边的万舸、千帆,晴明阁的下人们都有顶好记的名字。
三个得脸的小厮,叫做毋意毋固毋我,直接把孔圣人的话搬来给人叫名了。
四个内室伺候的女使的名字还是笔墨纸砚,按年纪大小各分得一个字。笔儿年纪最大,比李莫惜也要大一岁,砚儿年纪小,比李朝烟小一岁。
今日跟着王娘子来的纸儿姑娘和李莫惜同岁,是自幼陪在他身边的。王娘子和朝烟说了什么,纸儿全听去了,也全讲给李莫惜听。
夜里,李诀迟迟不曾归家。
已是年末了,今岁堆积的案牍都需要处理干净,御史台的公务颇多,近来李诀总是忙的。王娘子不曾有机会提管家对牌的事情,只好呆在晴明阁里。
李莫惜本打算宿在姜五娘那里,听了纸儿说入芸阁里的事,便上了正房,颇有点气忿地问王娘子:“我听说你今日去过烟儿那里了?”
王娘子坦然:“是啊,我去要管家对牌。”
“我们顶多一个月就走,你去要管家对牌做什么?”
“我母亲前些日子给我来信了。”王娘子总是把一切都说给自己的郎君听,“母亲说,近来时局不稳,吕相也被罢黜,大郎在奉化的任期将满,考绩又是上等。这般时节,母亲叫我趁身在汴京,要多替大郎走动走动。当下正是落雪时节,汴京旧俗便是腊月之中落一场雪办一次宴,若我把管家对牌拿着了,不就能替大郎操持宴集,请一些对你仕途有裨益的人家过府来往了么。朝烟妹妹年纪还小,不会办宴,总是我来主张得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