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的警察制出自于唐浩然之手,但是经过两年的实践,尤其是总督府建制之后,总督府的警察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尽管其一如过去一般,作为总督府掌握的“第二武装力量”,但有些改变对于唐浩然而言无疑是极为陌生的,无论是总督府亦或是公司都是如此,他或许可以开个头,给予适当的提点,但精力有限的他不可能兼顾一切,对于第一次来警察部视察的他而言,这会也只能借助他人之口加以了解。
“现在驻军还干涉民政吗?”
驻军干涉民政,这是战争的必然,毕竟当初民政官亦需要依靠军队于地方建立统治,警察同样也需军队的帮助,互为依存,由此便导致了警察不得不沦为军队的帮衬。直到两个月前,鉴于局势已经稳定,才由总督府签署命令,将警察权从军队和宪兵手中集中到警察机关,禁止军部干涉民政,同时要求警察建立覆盖三省的警察机关。
实际上,这是唐浩然施政的一个原则之一——避免任何威胁到其统治的可能因素,不设各省巡抚或省长,则是为了避免于行政上没人威胁到唐浩然的地位,而杜绝军队干涉民政,则是为了阻止军队“地盘化”,进而形成半独立之势。
或许在后世唐浩然并没有理政的经验,但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他却知道如何避免自身的军阀化,尤其是现在根基不稳时,如何避免“二把手”对“一把手”的威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设“二把手”,所谓的民政、军事以至警察部,在权力分置以及平行设置之间,实际上其权力不仅受到彼此的牵绊,同样也被尽可能的分散,从而令其无法威胁到总督府的权威,避免了“二把手”的出现。
当然这么做最大的弊端就是唐浩然自己是一切的核心,如果他出现什么意外,东北作为一个团体甚至可能会因为失去核心而崩溃,但在另一方面,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一点——没有任何人能够拥与其夺权的野心相衬的权力。
即便是看似颇有权威的军令部,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过只是一个传声筒,甚至就是作为警察部部长的李明礼,都不能直接越过警察部人事厅任免一位警察局长,权力的分置与互相的监督,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个人野心的诞生。
“大帅,军部早已将宪兵派出所撤回,根据总督府当下行政制度,于各市民政厅下设警务科,辅佐民政厅长管理警察事务……”
在说话时,李明礼朝着老师看了一眼,作为唐浩然于同文馆中带过的学生,去年他被委派到英国学习警察,在东北战役期间接任警察部部长后,在某些方面自然做到“深体上意”,在总督府改革地方官制后,对警察官制加以修改。而最根本的变动,就是不设省级警察厅,而于各市民政厅下设警务科,其亦非各县的管理机构,而只是警务监督机构,且其主官为文官充任,负责监督各县警察局以及派出所,各县警察局局长以下人员全都是警察,这样警察权虽然下派至基层,但实际上警察权仍然由总督府直接掌握,至少奉天、吉林以及黑龙江三省民政长官,完全无法插手警务。
而在另一方面,各市县的警察局、派出所,又形成成一个从上而下、节节控制,一直渗透于最底层的东北民众之间,而他这个警察部长,又受限于种种部内的人事制度规章无法掌握全部,从而无法控制警察力量。
当然并不是说李明礼愿意充当这样的警察部长,但从一开始制度却已经将他这个警察部长的手脚束缚起来了。或许别人会有所怨言,但作为老师的学生,他却深切的体会到老师的手腕老辣之外,他从来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去解决问题,而是从一开始就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去规范一切,进而形成了规范面前的平等。
或许府中的规章制度有些过于死板,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上,即便是大帅亦无法违背规章用人,只能通过设立顾问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但正是那种死板而又苛刻的规章,保证了所有人的公平,从而避免了满清官场上的许多弊病。
“……目前三省共有警察机构1142处,置警官3476人,警察1346人,其根据总督府签署东北地区民刑罚令、民事诉讼令以及监狱令执行警政,目前各地警察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第一,就是人力!”
又一次作为的警察部长的李明礼,向老师诉起苦来。
“按总督府的要求,目前警察的权力很大,除去掌握一般警务以及户籍,管制居住、移动等基本警务外,还需要负担的督促纳税,摊派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