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帝国的版图上有两块殖民地,澳门与香港,香港是为英国人从满清手中割占,而澳门则是葡萄牙从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收买明朝广东地方官,借口晾晒货物而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算起,至今葡人据澳竟逾304年。任何一个正常的政府是不会接受这一点……从即日起,中国将全面收回的澳门治权!”
开宏元年,外交部发布的外交公函,不仅仅只是收复澳门的宣言,而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对于香港,我们绝不会将视为合法的占领。两周后,也就是军队越过澳门关闸,解除葡萄牙驻澳门部队的武装,全面收回澳门治权的后,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硬,葡萄牙人选择了接受,也就是在这一天,身为中华帝国皇帝的朱宜锋在庆祝的澳门治权回来的宴会上,向各国大使以及外部强调道,中国一定会要收复香港,但要“避免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他“期待不久以后香港将会重新回归中国”。
在那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香港会回归中国,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一点,在不使用军事手段的情况下,英国是绝不可能就香港做出任何让步,甚至这也是伦敦给予的回应。
但是从那天起,每年例行的两国外交官员会晤上,中方官员总会主动提及香港的回归问题,尽管英国方面从未就归还问题给予直接回应,但这是一种态度,很多时候,态度决定着一切。
这种态度甚至影响到了香港的发展——相比于英国将香港开辟为试图将其作为其在远东的贸易据点不同,在中国的规划中,香港未来则是本土最大的海军基地,甚至在九龙,早在督政府时期,海军即已经开始修建军事港口。
“中国不需要香港作为贸易港,对于岭南而言,一个广州足矣!”
正是这种理念上的截然不同,加之督政府控制广东后,广东社会动荡趋于缓和,社会日益稳定,迁入香港的移民日益稀少,从那时起,香港的人口一直保持在6万人上下,到开宏四年时,香港的人口依然未能突破6万人。
对于居住的香港的几千名外籍居民来说,从开宏元年起,一个阴影就在他们心底笼罩着——中国人会在什么时候收回香港!尤其是对于那些英国官员,这个问题更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开宏四年,7月8日,对于身为香港第五任总督的罗便臣来说,一直以来所有的担心,都在这一天的清晨,随着香港对岸九龙海军基地驶出的一艘蒸汽船的到来,而变成了事实。
“总督阁下,根据帝国外交部的指示,现在我向你递交我国政府的最后通牒,限令贵方在24小时内,降旗投降,否则我军将会在24小时后,向香港发起进攻!”
面对着面前这位年青的海军少校,罗便臣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不是外交官员前来递交最后通牒,而是军人递交最后通牒。
中国人不会给他选择的机会,甚至不会给他外交抗议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怀疑24小时后,中国会向香港发起进攻——因为就在十几个小时之前,他已经接到了本土发来的电报——中英两国在巴拿马发生了冲突,帝国海军舰队遭到重创。
换句话来说,现在中国与英国实际上已经处于战争状态,只是尚未宣战。
面对这种最后通牒,罗便臣并没有任何迟疑,作为香港总督的他非常清楚,凭借着英国在香港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阻挡中国人的进攻,而且在那份秘电中已经给了他直接的命令,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做出痛苦的决定。
现在无疑就是“特殊情况”,尽管这并不是伦敦在告诉他,他可以投降,但身为官员的他又岂不知道伦敦政治家们的文字游戏,他们是不会在电报中直接告诉他可以投降,但那份电报却是在间接告诉他,投降是可以接受的。
“少校先生,根据女王陛下赋予我的权力,我愿意向贵军投降,并下令香港英军向贵方缴械,但是我请求您们给予每个身在香港的英国官员、军人,与其的地位和军衔相配的待遇。”
投降投的的直接利索,甚至可以说是毫不拖泥带水,而之所以这么利索,不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力量可以保卫香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现在体面的投降是他争取体面待遇的唯一选择。
“当然,总督阁下,你和其它的投降的英国官员、军人将会获得与其地位相等的待遇!”
“文明国家”之间的谈判是的顺利的,不过只是在短短几个小时后,在香港总督府内,一场体面的、符合文明国家标准的授降仪式就举行了,在仪式上,罗便臣和港英军官按照文明国家的方式,向中国官员投降,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
而在记者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的时候,每个人的心底都浮现出一个念头——战争爆发了!
战争爆发了!
尽管英国的下议院还在讨论着是否对中国宣战的问题,但是英国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着一个新闻——科隆海战。这是皇家海军成立以来,最为悲惨的一次海战,海战的结果震惊了所有的英国人。
谁能相信,无敌的皇家海军居然会在海战中全军覆没,尽管只是一支分舰队,但是习惯了皇家海军欺负他人的英国人,怎么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不列颠将如何面对!
几乎所有的报纸上都提到了一个回应的方式——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