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金属弹壳不断的落入地上,操作着这架机枪的加特林,尽可能的控制着转动曲柄的速度,以令其射速更加平均,不至于过快,也不至于过慢,从而避免发生故障。
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初的那架“快速枪”,而是在其基础上改进以发射11公厘步枪弹,这是一种使用金属蛋壳的新型枪弹,在接触到它的瞬间,加特林便被其巧妙的结构给征服了,在他看来,这种子弹根本就是给他的“快速枪”所准备的。
使用新式步枪弹的“快速枪”可以联系发射上千发子弹,而不发生任何故障。如果使用他原本设计的那种子弹,却只能连续发射数百发。
枪声不断。
500公尺外的数十个木靶在数百发子弹的扫射下被打的粉碎。
“砰、砰、砰……”
在枪声传入耳中的时候,朱宜锋拿着怀表计算着它的射速,它的射速自然无法同后世的机枪所相比,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大杀器”。
“一分钟差不多可以打300发子弹……”
尽管不能不一定准确,但是,在得到这个结论后,朱宜锋仍然有些兴高采烈的看着那门采用大量黄铜件的加特林机枪。
或许他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在这个时代他却是最好的机枪。
“……枪身上有一个可以拆卸的并带漏斗形供弹口的钢制供弹转轮,将金属子弹放入漏夹内,射手摇动手柄会带动枪管和供弹转轮同步转动,弹药随即会依靠重力的作用下落进入供弹转轮的弹槽中,在供弹转轮的某一个装有弹药的弹槽与枪膛同轴时子弹会被从转轮送入枪膛,在旋转到预定击发的位置后撞针会击发弹药,并在枪管转到另一个特定位置时将子弹的金属包壳推出枪管,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发射过程。”
“它的内部有用弹簧等物组成的机关对不对?通过这些机关动作,实现了送弹和击发,”
在徐树珊解释的加特林机枪的击发原理时,朱宜锋笑着说道。
“嗯,我看就叫他机关枪吧。”
之所以会提用那种比较中国化的言语来描述它,实际上是想要引出“机关枪”这一名词,毕竟相比与其他的名字,这个名字更为合适一点。
“其实,我觉得的它倒是有点像是炮……”
徐树珊笑着说道。
“不过这样也对,毕竟他发射的子弹是步枪弹。”
确实,相比与枪,它看起来更像炮。机枪的枪身装在两轮车轴上,这使它从侧面看上去更像一门军队里常见的野战炮。甚至他还和野战炮一样,有一个供马拖挽的“炮车”,炮车箱内装满了子弹和弹夹。
“他确实更像炮……”
朱宜锋点了点头,实际上,加特林机枪之所以会被淘汰正是因为其使用复杂,重量大,运输和部署皆有不便。
“使用起来似乎就是有点不方便。嗯……”
沉思中,突然朱宜锋想到一个曾在苏俄老电影中看过的“坦克”——搭枪卡。就是将马拉拖车和重机枪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机动性强又火力凶猛的武器。由于它机动、迅速、灵活,因此在俄国革命时期,曾发挥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