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抵达 他们禁军老老实实当猴就行了,不……

姚辰英与郑熹长得只有两分像,也有四十来岁了,虽然保养得宜,但一部胡须让他显得比祝缨老十岁。

两人见过礼,互相介绍了彼此主要的属官,姚辰英便请祝缨入城,祝缨道:“我须先扎营。”让阮将军主持,先在城外寻一处合适的地方,安顿这一万兵马,自己则带上几十轻骑,与姚辰英入城。

这座城虽然也遭遇了兵火,却比当年北地的边城情况好不少,城中百姓脸上虽然也带一点担忧与盼望,其中的惊惧愤恨却轻不少。门前挂白幡的也有,却不像北地边城那样多。

祝缨将这些看在眼里,就知道姚辰英是称职的。

到了刺史府里,祝缨又拿出郑熹的书信交给他。姚辰英接了:“七郎就是这样,打小就爱操心。”

祝缨道:“他只会为自己爱护的人操心,别人他是不爱理的。”

姚辰英笑笑,将信收好,说:“节帅幕府要建于何处?城中还有两处地方,也宽敞,一处就在这条街的东边,另一处在南边,都已洒扫好了,随时可以用。”

祝缨道:“哪个离您更近?”

“东边的。”

“那就它了,不过,营里离不开人,我不能久离大营。各路援军也陆续要到了,都要统筹。”

朝廷调集援军,有几个来源,禁军一万,附近驻军再调两处各两万,一共五万。这是三路援军。再算上小冷将军本来就有的兵马,以及之前的援军。

这些人都凑齐了,总人数也达到七、八万,与昆达赤的实际兵力也差不多。

姚辰英也不强求,只说:“我将地方留下来,您留个人在城中,方便随时传递消息。”

“好。”

姚辰英又要设宴,祝缨道:“简单一些就好,军中不可饮酒。”

“明白的。”

这一场宴很客套,又无酒,祝缨与姚辰英却相谈甚欢!

祝缨询问姚辰英粮草、征发等事,姚辰英则要请教祝缨在北地的时候是怎么统筹的。祝缨道:“都是些寻常事,也都有规矩可循。”

姚辰英道:“那也不不一样!朝廷对什么事没有个规矩制度呢?不守规矩的不说,便是愿意做、心中有百姓的人,照着做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人能做得好,有的人就不知道怎么弄出那样的结果来!”

姚辰英一不小心还说漏了嘴:“譬如这领兵,自《六韬》至今,多少兵家著述,识字的都看着,领好兵的,少之又少。才见您领兵前来,行进颇有章法……”

姚辰英早在城楼上眺望过祝缨行军,见面之前就已经掂量过祝缨的份量了。他以为,祝缨在北地当然是立功了,但是她是以“安抚使”北上的,节度使都是后来的事情,且祝缨主要是坐镇调协,没有领兵冲锋陷阵。

他对祝缨领军的本领存疑。

他有一个论断:统筹、后勤,祝缨是很好的,这些可以放心地听她的安排。行军布阵之类就得再观察评估一下,如果不行,还是个纸上谈兵的,那就不要怪他阳奉阴违了。

看了祝缨的安排,觉得还可以,他也就不再管军事,反而想趁机请教一些庶务、民政之类。

祝缨听出来了,假装没听出来,随口道:“不过是心细一点。”

姚辰英道:“千头万绪,心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几路大军将至,这个军纪……”

“我会重申,绝不能扰民。”

姚辰英放心了,请祝缨到他的书房里去,那里有大地图:“也好安排其他几路兵马的驻地,我只知道他们也是这几天到,并不知道具体的时日。不过您已经到了,他们想必也快来了。”

祝缨道:“这是正理。”

两人对着地图一番比划,现在小冷将军往前顶着,祝缨并不打算让新来的兵马马上与小冷将军换防。她要先把新来的援军整顿一下,再安排下去。

姚辰英也表示赞同。

两人议定,祝缨命任沐回小冷将军的大营:“请冷将军安排好营务,过来议事。”又派人与另外两路援军联络,询问日期。

当晚,祝缨又回大营驻扎,却将陈枚留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