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一阵子,姜济显问到了药材的事,这日与姜蕙说:“宋州辖下有个陵县,便是专做药材的,寻常都去那儿进货,你记得,必得要西大街张计的药材。”
姜蕙连声道谢。
对这个侄女儿开药材铺,姜济显仍有些担心,叮嘱道:“不急着开,多看看。”
姜蕙嗯了一声:“我会学些药材的知识,看些书。”
姜济显笑:“孺子可教也。”
他在小辈面前很是亲和,便是姜辞有事请教,他也是很有耐心的。
故而,姜蕙觉得,便是当年何夫人在母亲面前不曾说出实情,她也不相信自己的二叔会参与谋反。
她去书房找了些关于医药的书,经过园子见姜瑜,姜琼,还有姜秀都在,三个人不知道说什么,姜瑜很是羞恼。
看到姜蕙来了,姜琼笑道:“阿蕙,你又得叫大忙人了,看完铺子又是看书。”
姜蕙心想,她忙的事情可多呢,为了保命,太不容易了!
她叹口气,坐下来,正好歇息会儿,问她们:“在说什么呢,看把堂姐羞的,难不成又有人来提亲了?”
这两日提亲的人好像撞在一起,来了一个又一个,大概姜瑜也是年纪到了,父亲是宋州的父母官,她为人又不错,长得大方端庄,自是贤妻良母首选的。
姜琼笑道:“可不是,母亲挑的眼睛都花了,我问姐姐喜欢哪一个,她偏不说。”
姜瑜懒得理她们,转头去看花。
姜秀上下打量姜蕙一眼,奇怪道:“阿蕙,你长得这样好看,怎得没人来提亲?”
她是羡慕死这个侄女儿的脸了。
要她长成这样,寻个什么样的夫婿没有?
二人只相差两岁,一个挑的眼睛花,一个没人提亲,说起来,真是有些叫人伤感,姜蕙道:“怎么办呢,姑姑,要不你给我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