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穆炎穆晖打了招呼,直接开了车门下车。

村支书等人一看到从车上下来的两个大小伙子,全愣住了,盯着他们直打量。

“穆炎?”穆德厚都难得发愣,“穆晖?”

“是我们啊一大伯,变化有这么大吗,居然都不认识我们了。”

穆冰莹笑了,变化确实不小。

以前这两人虽然个子高,但就跟电线杆子一样,身上没什么肉,更谈不上肌肉,吃得都是粗粮,偶尔才能吃上一回细面肉菜。

虽谈不上面黄肌瘦,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他们的衣服又大又暗沉,每天就跟游魂似的在村里晃荡。

现在的穆炎和穆晖,吃了军区食堂两个月,养出来的肉,经过大量训练全成了肌肉,精神头也足足好上了十倍不止。

最重要的是仪态挺立了,穿上一身军装,带上军帽,谁见了都得多看两眼,说一句,“这小伙,真精神!”

“爸,您儿子都认不出来了啊。”穆炎抓着村支书的手,往自己肩膀上拍了拍,“看到没,感受到没,肌肉硬邦邦的吧?等我过了特战营那一关,身材绝对就能赶上姐夫了,就算差,肯定也不比他差多少。”

“是,是,好好,好啊。”村支书看着出息的儿子,眼泪溢满了眼眶,眼神都舍不得移开,“你们有出息了,就没有给冰莹丢脸,没给小顾丢脸。”

“冰莹,穆晖能有今天都得感谢你啊。”

穆晖爷爷走到车边,面部皱褶里全是笑,“小顾,还有你,都是多亏了你们。”

长辈都来了,不能居高临下坐在车里,穆冰莹和顾长逸最终还是下了车。

顾长逸给所有人递了烟,又帮现在抽的给点上火。

烟都点起来了,村支书和穆晖父亲,继续对着穆冰莹和顾长逸说了一箩筐感谢的话。

话头一挑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董桂红听说有车在村口,左等右等等不到,才解下围裙赶过来。

“人都到了,还给堵在这里干什么?你们不饿,孩子们不饿?”

董桂红一到,话题终结了,堵在村口的人开始散伙往村里赶。

等回到了家里,村支书先邀请一遍,让顾长逸和穆冰莹去他们家里吃,两人拒绝后,穆晖妈又来了,同样是喊他们俩去家里吃饭。

两家对穆冰莹和顾长逸的感激之情,全然表现在热情邀请上。

“行了,都各回各家吃饭吧,莹莹刚回来,我们也想聚一聚,好长时间没见了。”

董桂红说完,王雨娟接着道:“就是,才刚回来怎么可能去你们家里吃去,想感谢,把家里烧得肉送过来,中午给莹莹和小顾吃。”

穆晖妈笑道:“我本来就是这么打算,你一说倒像是听你建议的了。”

没等穆家开饭,穆炎和穆晖一人端了一碗冒尖的土豆烧肉过来。

“家里都不容易,食堂有肉吃,你们拿回去,让家里人多吃一些。”穆冰莹硬让两人端回去,“这几个月他们肯定一顿都没舍得吃,就攒着肉票等你们俩回来。”

“莹莹说得没错,平时都干熬着,鸡鸭肉都是留着等你们回来。”董桂红指了指锅里的老豆角烧肉,“我们早上一起去打的肉,家里有,赶紧端回去吧。”

村里除了出了李红姝的婚事,接着是顾长逸去山上打到了野猪,穆冰莹出嫁热闹了一阵子,日子很快又恢复以前那样,即便收成可以,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白面和肉都不是常常能吃上的。

“穆炎?”

旁边突然传来一道惊讶至极的女声。

“哟,两个月不见,变化不小啊。”

穆炎看着来人,当时还没走的时候,童馨虽然下乡一段时间了,但是身上的“小资脾气”还在。

这走了两个月,童馨完全就是一个下乡多年的女知青了。

头发没以前那么柔顺,脸上没有一丁点化妆品,皮肤晒黑了,手也不像之前那么细嫩了,虎口还多了几道茧子,一看就是没少干活。

童馨一副见了鬼似的表情,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眼里有不甘,有不信,但没有了之前隐隐的不屑和看不起。

看着穆炎与部队里的军人没什么区别,更不敢随意出口骂穆炎了。

董桂红怕这两人又吵起来,“童馨来了,进来吃饭吧。”

童馨没再看穆炎,怕他找自己麻烦,抱着手里的东西走到门口,“婶,我妈寄了雪花膏给我,我特地拿一瓶给你用,还有芝麻核桃糕,是从大院买的,您应该吃过。”

穆冰莹诧异看着童馨和她妈的互动。

察觉出来童馨有大变化了。

上次童馨对她妈亲近,明显是有目的的,这次眼神倒是非常真诚,送的东西也非常真诚。

雪花膏是最大罐的友谊雪花膏,没拆封过,一罐得好几块钱。

芝麻核桃糕也是满满一袋,没拆封过的。

“哟!”穆炎又呦了,“这一看平时没少蹭吃蹭喝啊?良心发现,终于知道回报了?”

童馨经过在之前知青点受到的那些教训,别的长进不明显,忍功是长进最明显的地方,她没有理穆炎的嘲讽,熟门熟路走进穆家。

穆炎“嗤”了一声,“还是真的变化不小,看来我没白安排。”

穆冰莹好奇问,“你安排什么了?”

“没什么,姐夫,你们不吃,我就端回去了。”穆炎闻着肉香,早就饿了,与穆晖一同离开。

“这些孩子。”董桂红摇了摇头,看向女儿,“走吧,吃饭吧。”

“车上好多东西都还没拿。”

一回来就被耽误了,幸好顾长逸提前准备了冰桶,穆冰莹朝着屋里喊一声,“长逸,来拿东西。”

“都买什么了?还特地喊长逸出来拿,很重?”

董桂红好奇走过去。

与此同时,一大波端着饭碗串门的村民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