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全然僵住。
不是旁人,应当是包括父皇和他在内,想的都是权力更迭……
忽然听东山郡王说起这句,李裕心中震撼。
这才是时局,才是长风真正面临的处境,而不是遮盖了宫变这层遮羞布。
李裕早前没曾想过,但眼下才被东山郡王一句点醒。
“余伯所说,李裕惭愧。”李裕沉声。
东山郡王反倒笑了起来,温声道,“殿下,这就是为什么老臣心中,李坦做不了天子。他是很聪明,能布这样的局,能下这样的狠手,他能做君王,但对长风不是好事。私欲太重,会分不清初衷,被权力遮盖了眼睛,拿整个长风做博弈,同东陵做这样的交易,走上早前一样的老路,被东陵胁迫,最后牺牲的,都是长风国中利益,长此以往,长风怎能不衰退?”
李裕没有出声。
东山郡王看他,“殿下能想明白这一点,已经比陛下想得清楚透彻了。既然如此,那殿下应当已经知晓长风国中谁是盟友,谁不是……”
李裕这才颔首。
东山郡王又道,“殿下,时间紧迫,我们继续说,等说完之后,殿下还需再想一件事,长风之外,又有谁能做盟友?”
“好。”李裕正襟危坐。
东山郡王先开口问道,“殿下可有想过,苍月太子柏靳这一趟为何会带走赵暖?”
忽然说到赵暖这处,李裕摇头。
赵国公的事令人惋惜,赵暖的事,也让他觉得难受,但他当时什么都做不了……
东山郡王继续道,“这一趟柏靳原本是来见陛下的,苍月国力强盛,这些无需再老生常谈,殿下应当都清楚。老臣想同殿下说的,是这些年来柏靳监国,苍月一改早前策略,不断同周遭诸国一道谋求利益,柏靳将周遭诸国近乎都走了一遍,最后才来的长风。因为长风多年来的内乱,每隔一段时间的太平就又会生出乱象,所以,柏靳要慎重,这也是为什么长风宫变,柏靳还是来了,因为他不来,就会传递与长风不和的意图。但柏靳很聪明,这一趟未谈任何国事,全程说的都是寄情山水,即便眼下监国的人是李坦,也未达成任何协议,但与李坦交好,便是与殿下交恶,赵国公是李坦逼死的,他带走赵暖一定不是因为美色,而是因为保留了同殿下交好的可能性,所以老臣会说,柏靳很聪明,他来长风做的任何事情,没有一件是明确表露立场的,却可以全身而退,但又留有余地。”
李裕也忽然反应过来,他早前想得太简单了,但柏靳根本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
东山郡王又道,“殿下对柏靳有了认识,再来看看燕韩。燕韩地处中部,四通八达,是临近诸国的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早前吞并北舆,也盛极一时,后来国中内乱频频,再加上周围虎狼环伺,境地比眼下的长风还要再危险些。但燕韩珩帝是个厉害的角色,平定内乱,励精图治,反倒是大乱之后有大治,眼下的燕韩已经在慢慢崛起,不容小觑,”
这些,李裕早前都听过,李裕点头,“余伯说的,父皇与太傅同我说起过。”
东山郡王颔首,“那殿下可还知晓,柏靳去过两次燕韩,第一次是同燕韩,西戎之间达成协议,燕韩以西至此安稳;第二次,是巴尔同燕韩交战,柏靳出面调停,最后双方停战,在北边开放了稳定商贸,渐渐代替了互市,至少这十几二十年,燕韩的北边也是安稳。”
李裕微顿,这些,他并不知晓……
东山郡王继续道,“老臣再同殿下说起南顺,南顺和燕韩不同,南顺一直偏安一隅,是周遭诸国中经历战乱最少的国家,国中富足,兵强马壮。柏靳去了南顺后,苍月与南顺一道出兵攻占了东陵南部十八城,其中滨江八城是早前东陵从南顺手中拿走的,东陵阳帝这些年频频在苍月边境挑衅,苍月和南顺都师出有名。其实苍月同南顺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盟约,而这两国都同长风交界……所以殿下,国中局势只是一隅,真正要放眼更广阔之处,才知晓虎狼环伺,但长风多年都在内乱,近乎没有天子登基是顺畅的,代代都有夺嫡,多少忠臣良将不得不各自为主,这样的长风能走到哪一步?”
李裕沉默,良久才道,“余伯今日的话,李裕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
东山郡王才又笑道,“所以,殿下,在老臣看来,从内涤荡未必就不是好事。经此波折,让长风脱胎换骨,去掉腐肉,从殿下开始励精图治,谋求像燕韩,南顺一样的出路,长风也能有一日在殿下手中复兴。”
李裕颔首,“多谢余伯,李裕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