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方讲民主,可我们之间的文化中难道就没有了吗?民生,这种思想在我们的文化中流传了千年。
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思想一直在流传着,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文化曾经引领过世界的潮流。
大汉的气度,盛唐的繁华,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岂能一言以蔽之。
或许在漫长的岁月中,或许我们曾失路迷途,今日的华夏是还不够强大,但若因此就自卑舍弃了自己的文化便是真正的不值当。
今日有同学问我,为何今天还要学习古文,我想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复辟的,而是为了让你看到那些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性和对于社会的美好愿景。
为国为民,忠君忠国;今天我们没有君王,这是历史的必然,可我们有国有民,难道我们不该将这样的精神运用到家国之中吗……”
徐瑶说了很多,最后又拿戊戌六君子来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古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下课铃响的时候,徐瑶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说的,关于古文的教学,有着诸多的感触。
不过徐瑶并不是一个喜欢拖堂的老师,下课给同学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就结束了。
徐瑶让学生们写一下自己对于古文教学的看法,文言白话不限。
徐瑶放下讲义后,伸了一个懒腰,这个时候正是吃午饭的时候,袁姐便约着徐瑶出去吃饭。
“你今天讲课的时候,我看校长在外面呐。”
两人点了两个菜,在等菜的过程中,袁姐对徐瑶说,
徐瑶闻言一震,回想着自己刚刚应该没讲过什么过分的话吧,袁姐见徐瑶面色凝重,笑着说:
“放心吧,我看校长离开的时候心情还不错。”
徐瑶这才松了口气,她讲课真的很容易跑偏,在课堂上宣传民主平等思想是常事。
“我听说好像有人向校长告状,说你上课宣传激进思想。”
“谁呀?这么无聊!”
徐瑶眨眨眼,真没觉得她讲课有宣传激进思想,不过就是正常上课,偶尔有感而发罢了。
袁姐笑了笑,问起徐瑶今天上课讲什么了,校长笑得那么开心,脸都皱在一块了。
徐瑶简单的说了一下,袁姐听了只叹徐瑶的运气是真的好。
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阮淑贞考试结束后,便约着徐瑶和昭兰一同出去玩。
几人先去了吃了饭,商量着一会去何处玩。
“明都大学的学生好像新排了一出新戏,我们去看看,怎么样?”
“要不约上静宜一起吧,说来我也有一个月没见着她人影了。”
“她呀!马上就要结婚了,哪有时间和我们耍。”
昭兰捂着嘴笑着说道在,这话一时间激起了徐瑶和淑贞的好奇心,忙拉着昭兰,问个究竟。
“她家中给她定了一门亲,是政府的官员,据说是个督军,年纪轻轻,好像还留过洋了。”
“想不到我们之中竟是静宜先踏入婚姻,想着当初在学校的日子,当真是隔世烟云。”
阮淑贞叹了一会,口中颇有些惋惜。
“那纪先生了?”
徐瑶想起上次去看望静宜时,静宜内心的纠结,原打算后面再去看的,可学校和报社的事不少,一来二去,便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