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

回到民国做教育 云晓 1543 字 2022-09-20

“咳!”

叔均醒了,见到犹带泪痕的徐瑶,心中竟会觉得有些许暖意,许真的是孤寂太久了吧!才会贪恋这些许暖意。

“先生,有哪儿不舒服吗?我去叫医生。”

徐瑶见叔均醒了,顿时心中的那紧绷的弦一下子就松了,破涕为笑的就要起身去找医生,叔均还没来得及说话,人就跑的没影了。

徐瑶离开后,叔均才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尝试着坐起来,不过是白费力,肺部也灼烧的厉害,身体偏偏觉得冷。

“病人暂时没有大碍了,不过还是要注意休息,按时吃药。”

医生为叔均简单的做过检查,又对着两人做了许多叮嘱,徐瑶都记着,她记性不好,等医生走后,还特意拿着小本子记着。

“徐瑶,其实你不用……”

叔均还想劝两句的,可是见到徐瑶这么在乎他,一时间反而说不出话来了,看来,成甫说得没错,他这弟子还真不算白收。

“叔均!醒了?”

成甫指挥两个学生将叔均的东西安置好,自己又去给施公回了话,正巧在路上碰到急急忙忙要去找叔均叙旧的赵侃。

于是不放心叔均的三人,一同结伴去医院看望叔均,此时叔均已经醒了,正在喝着妻送来的白粥。

叔均闻言抬头一看,就见到了门口的三人,一时间百感交集,三人相顾无言,叔均将粥递到了妻的手中,自己挣扎着要下床。

好在赵侃反应及时,将人按了回去,徐瑶和严邵施礼后就退到了一边。

“叔均啊!身体怎么样?学校的事先别急,把病养好了再去也不迟,你愿意来就好。”

“施公!”

施公一开口基本上就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安心养病,至于家眷由他来安置。

“一切都听施公的。”

接到叔均的书信时,施公还是暗自庆幸的,他如今要重塑学风,少不了需要几个大师来压场子。

对于燕大原先的文人,大多是桐城派的,这帮人思想守旧,大多还固守着封建的那一套,实在是不利于他整肃学风。

可要将这清朝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清除出燕大,谈何容易,要知道燕大之前可几乎全是这帮人。

除了需要成甫他们这样锐意革新的人,还需要经学的大儒来在学术上压着,他将张师的门徒请进校园,就是为了排挤原先的那般文人。

叔均与张师齐名,请他来,至少在学术上是无可指摘的,也符合他倡导“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作者有话要说:ps:

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