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皇上甩手而去,张太后更是心塞不已。她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如今年岁越长,疑心越重。想当年,无论她说什么皇上都会照办的。

身边的嬷嬷上前相劝,“太后莫要忧心,您与皇上是亲母子,他定会明白您的一番苦心的。”

“你不懂,皇上的话让哀家太失望了。哀家护着张家还不是为了他考虑,除了张家,朝中这些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一心只为了自己的仕途,他们怎会像张家一般忠心耿耿,誓死护卫我们母子?”

可是显然皇上如今不是这般想的,张太后陷入了沉思。

皇上如今对六皇子不喜,皆因他身上有着张家的血脉。可是若是立其他皇子为太子,将来她百年之后,又怎么保证新皇不对张家出手?

还有景王那里,当年因着盛家被抄,惠妃在宫中生怨。皇上和景王父子之间的关系也降至冰点。如今景王回京,因着救驾一事,难道他们父子要重新亲厚起来吗?

张太后恍然惊觉到,这些年景王在平州真的如同线报所说那般,心灰意冷,无所事事吗?若真是如此,为何他自进京以后会让皇上对他越发器重,甚至如今已经越过了四皇子去。

还有叶家那个女儿,原本她是准备指婚给四皇子的,谁知却被皇上指给了景王。原本她以为景王会因此恼上皇上,谁知,他却欣然接受,且在人前一幅伉俪情深的模样。

直到此时,张太后才意识到,这个孙子她似乎从未曾真正了解过。

第102章

因为遇到叛贼行刺, 皇上北郊祈雨之事没能成行。但京中大旱未曾缓解,此事刻不容缓。

北郊行刺皇上的成王余孽虽已被锦衣卫抓获,朝中百官谁也不敢再提出宫祭天之事, 必竟皇上的安危更为要紧。

隆称帝自是明白朝臣的顾虑, 便在早朝上下旨,要迁宫独居, 斋戒焚香祷告上天,以求早日降下甘霖。

这等虔诚, 百官更是纷纷附和,忙都跪下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