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明蓁爱记仇,她只觉得明珠的许多举动太过于随性了,完全不知下一刻又会弄出什么变故来,既如此她还是远着些好。
送走了马婆子,张氏面上难得有了笑容。
“老大媳妇,有马婆子帮着打听,她们姐俩的亲事就不愁了。等相看好人家,后面就要过六礼打发她们出嫁,嫁妆什么的你也该准备起来了。”
周氏也想到了这些,“儿媳明白,等收完庄稼,忙完田里的事情,儿媳就开始准备。”
见周氏这么恭顺,张氏很满意。孙女的亲事虽然重要,但田里的事情更不能耽搁,麦子就要开镰收割了,这也是家里一等一的大事。
姚家的男人都是读书人,与农事上还是不甚精通的。姚老爷子询问了家里有经验的长工,又翻了历书终于定下了开镰的日子。
五月初十,姚家开始收麦,全家都跟着忙碌起来。学堂也放了田假,姚家兄弟回到家中来不及歇息,就换了身短打下田干活了。就连明泽,小小年纪也要一起去田里捡麦穗。
家里的女人也不能闲着,姚家本就雇了五名长工,这次收麦又雇了五名短工,这些人的饭食都是要她们准备的。
周氏则要更忙一些,她回乡那年用嫁妆钱在村里置办了三十亩田,这些都是她的私产。田里的事务平日里也有长工打理,但到麦收时,周氏也不得不操心一二。
今年却不同了,慧娘和春雨带着一个粗使婆子把周氏田里的事务接管了过去,周氏和明蓁顿觉轻松了不少。
可即便是这样,明蓁也是寅时就起身和家里人一起准备饭食。都是壮劳力,干农活体力消耗大,每顿饭光是主食就要做两簸箩。菜食就不更不要说了,炒好后都是用木盆盛着送过去的。
除了一日三餐,还要熬些消暑的茶水的送到田间地头。一整日忙下来,真是片刻都不能歇息。
明珠今年一反常态,不喜在家里做活,反而抢着和刘巧娘一起去田间送水送饭。
明蓁直觉这里面肯定有别的缘故,要知道明珠是最怕晒黑的,以往到了夏日她可是极少出门的。
果然,连着去地里送了两天饭食,明珠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她进门把簸箩随手一扔,就气鼓鼓的回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