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两年前,这里被列为了洋人的使馆区,洋人在这里开辟了一块只属于他们的东方乐土。
可是这一幕,在许许多多的汉人眼中,却是极为的讽刺。
他们明明打了胜仗,他们明明让洋人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可是到头来,因为满清朝廷的无能,致使战胜国却不得不接受战败国的待遇。
而两年前的《辛丑条约》的签订,绝对是世界上唯一,也是最难以令人置信的条约。
甚至连洋人自己都不敢想象,他们竟然能够在战败的前提下,在与清廷签订这样的条约。
清廷的软弱,让这些洋人开始得寸进尺了起来。
甚至是让他们忘记了战败的痛苦,忘记了汉军的强大。
只是现在,当他们联合起来向王思锐施压,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干预远东政局的时候,却忽然间发现,他们如今所面对的,是那个曾经给他们留下了惨痛记忆的对手,而不是那个软弱无能的清廷。
王思锐的拒绝,让洋人有些恼羞成怒。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他们也一致的认为王思锐只不过是在怒头之上,以目前汉军的局势,他们是不会轻易的与洋人撕破脸面的。
然而,就在洋人还抱有幻想的同时,现实,却狠狠的打了所有人一个重重的耳光。
冷静下来以后的王思锐,并没有来找洋人继续谈判,他没有奢求在谈判桌上去达成一致,让洋人放弃先前的想法。
王思锐在冷静下来以后,反而是作出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天津,上海,但凡是沿海城市,里面只要是有重工业的城市,所有的重工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全部内迁,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些不愿意离开的百姓,以及无足轻重的轻工业。
这些即便是毁灭了,也无法对王思锐的根基产生影响。
加上王思锐早在布局的时候,就没有在沿海地区安置太多的重工业,现在内迁起来更是容易了许多。
大批量的机器设备,通过平津铁路一路向西,源源不断的被转运到了京城附近。
而上海等地的重工业,也更是通过船舶航运,将其转运到了武汉。
沿海工业的内迁,让原本开足了马力生产的汉军工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可是对于洋人来说,这确意味着很不好的消息。
这意味着,王思锐已经准备好了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而工业设施内迁,还不是为了防备洋人的舰队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