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是很好,但航运有一个问题,速度太慢,虽然更经济,运载量也更大。
但是航运却不能直接将安南与长安连接在一起,铁路却可以,而一旦这条铁路修通,长安前往安南的时间会直接缩减一半以上。
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对于军事,这都很重要。
想想看,通常情况下,安南若是爆发战事,需要先将情况传到长安,然后朝廷在调兵,再支援。
调兵需要时间,也要由近至远,但是距离最近的地方却不会来支援,他们要防止崩盘,战场被扩大,所以他们做的是警戒,随时准备防御,而调来的是他们身后的军队,只有身后的军队过去了,他们才有可能会上前线。
然后才是其他地区的精锐,就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一套走下来,当主力精锐到达战场的时候,往往是在两个月以后到三个月的时间。
没办法,这就是古代通讯,交通落后的最大问题,在早一些的时候,放在三国那会,围着一个城打半年都不是没发生过。
加上有随时准备战斗的机动部队,按照当下的情况,机动部队来到战场大约需要战事爆发后一个半月左右。
但是现在,当铁路开通以后,一个月以内,朝廷便能将主力精锐接连不断的送到前线。
这意味着什么?
兵贵神速,这还用讲嘛?
“殿下,朝廷来了信件!”
李承光接过信件,直接拆开看了起来。
“马相,这是陛下给您的信件!”
马周愣了下,没想到还有自己的,而且还是单独给的。
于是,马周也接过信件看了起来。
信笺上的内容并不多,所提的内容,就是他们刚才说的那些,不过李元吉却比较有耐心,而是告诉马周,这事他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如果等他们离开的时候,李承光也没主动提起这些事,那就由他来提醒一下。
还是当爹的想好好锻炼一下儿子的处事能力,马周能怎么说?我咋没个好爹呢?不过有个赏识自己的皇帝好像也不错哈……
“二位老师,父皇同意了广州书院的申请,而且手笔还不小……”看完信件,李承光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直接将信件递给了两位老师。
这封信说的明显比给马周的那封更多一些,总结下来也就几点,一,收缴的赃款,将二成上缴国库,余下的留在安南作为发展所需,具体用处,太子做主。二,广州书院可以开始做规划,并且建设了,新的广州书院将要涉及的科目等等,也都详细的列举了出来,并且直接告诉了他们,六个科目,将要去到广州的学生以及教员,行政人员等等,总人数大约在七千人左右。
如果考虑到整个南方也即将加入科举这个大家庭的话,广州书院的规模,至少需要按照一万人的标准去建设,而且还要建设配套的教员配房。
“真是大手笔呀!”马周与魏徵两人对视了一眼,相互间看到了对方的震惊。
他们以为要从头来过,没想到李元吉直接搬了座大山过来,还没有影子的广州书院,已经成为了五大书院之一,问题还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上绝对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李元吉这个想法很大胆,大臣们听的如痴如醉。
然后……
大臣:搞了半天还是要立即开建广州书院啊,老夫心里有句p能说吗?
李元吉:不能!
大臣:好的,臣等坚决拥护陛下的决定,必将全心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坚持陛下提出的核心思路,一百年不动摇……
然后……
李元吉下的是命令,并非是跟大臣们商议的,所以,大臣们不管有什么想法,这都是白搭的,没求用。
“将教育事业单独从礼部划出来,成立一个教育部,级别按照六部设置!”李元吉再放了一颗核弹。
先有发展省,后又来了个教育部,削弱了礼部的权力倒是不说了,毕竟礼部手里管的方面多了去了,少这一个也不少,可是……
p的,多出来一个同等级别的教育部又是什么鬼?
也就是说,以后的科举什么的,全部归教育部管了?吏部和礼部只是辅佐单位?
大臣们瞬间就不淡定了。
不过没什么卵用,李元吉下的还是命令,没人敢违抗皇帝的命令,特别是这种有利于全国的决议。
虽然南方人在朝廷没什么话语权,但陛下是铁了心的要发展南方的,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可一旦南方起来了,到时候那可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
话说两边,李承光将奏折送上去以后便迟迟没有任何的动静,不过李承光也并不着急。
广州书院也不是说建就建的,当下的首要任务,还是先把基础学社建起来再说。
空有个广州书院,而没有足够的学生可以进去学习,建起来又有什么用?
“真是胆大包天啊!在此之前,孤甚至不敢想象……”李承光震惊的叹气道,紧紧的握着手中的那份统计表。
查案什么的哪有抄家来的快?官方统计的数字,只能是个保底数字,真正的数字加起来,绝壁是最恐怖的。
而李道宗也在不断的感叹着,就算之前他统计出来至少会是五十万贯以上,可是通过抄家,到现在,他也还是被眼前的这一数字给震惊了。
七十六万贯,这次安南的抄家狂潮中,单单只是钱财,就抄出了七十六万贯,还不算那些不动产,全部加起来的话,百万贯还是有余的。
而这,仅仅只统计了八成左右,剩下的两成还没来得及统计,按照这个情况,能不能突破百万贯不敢说,但九十万贯是没问题的。
抄出了这么多钱,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