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贝勒装没看见,笑道:“四哥亲自钓鱼,亲自下厨房?有没有弟弟的一碗?”
四爷一龇牙:“无。”
“哎”六贝勒胤祚一转头,“汗阿玛你看四哥。”
康熙龙脸一板:“你哪天孝顺老父亲一次?”
“汗阿玛”胤祚委屈了。“儿子明儿就去钓鱼,钓不上来去炸,来给汗阿玛做鱼汤。”
“可别。就你的厨艺,朕还不敢喝。”
胤祚:“!!!”待要反驳,一眼看见老十已经帮助四哥端碗盛汤,气恼道:“十弟!”
十阿哥胤俄理直气壮:“六哥你要喝就喝,哪里那么多话?”
四爷哈哈哈哈笑。笑得胤祚气不过顾不上废话,起身上前一步,抢过来四哥手里的汤碗,双手端给康熙:“汗阿玛,请用汤。”
康熙:“……”
闻着鱼汤的鲜香气,告诉自己不气不气,只管安心享受这些讨债的们的孝顺。
大臣们笑哈哈的夸皇子们孝顺,眼巴巴地看着鱼汤:活阎王四爷熬的鱼汤,喝了一定比蟠桃还幸福啊。
太子气得脸上扭曲。
八贝勒、九贝勒等人看着,一小坛子鱼汤被喝了一半,忍不住了。
要说皇家的这些儿子们,除了太子,就是十阿哥的地位特殊,康熙给他娶了蒙古福晋,是保护,也算是断了他的继承权,他干脆就放飞自我了,日常说话办事,最是大胆。
再就是六贝勒、十一阿哥这样身体弱的。
其他的,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最先行动,九阿哥跟着,一起上去抢了。八贝勒一看,凭什么我又最后一个?我也抢!可他做不出来啊就纠结。弘晖写完最后一笔,放下小狼毫,一眼看到了这情形,几步跑出来,喊着:“八叔,快抢啊。”就扑上去了抢碗。他才放下最后的顾虑,跟着胖侄子一起抢。
太子和四爷是唯一没有抢的。
太子冷眼:“四弟行啊。”
四爷歪在椅子上看一个刚在讨论的章程,闻言眉眼不抬:“托太子一哥的福,太子一哥身体好了,弟弟甚为欣慰。”
太子:“!!”
提起来这个事情,确实是太子理亏。张了张嘴巴,硬是咽下去一腔愤怒。
四爷不搭理他,看完手里的折子,慢慢思考。
折子上说,昨天浙江又发生了一场闹事,一位叫张念的和尚以“朱三太子”的名义造反。官兵尽快镇压了,全部斩首示众。上折子是问,陆地上找不到真正的朱三太子,要不要派人出海,大力搜寻真正的朱三太子,诛杀,以正视听。
四爷算了算,包括第一次南巡他遇到的刺杀,大清进关这六十年,光是打着朱三太子造反的次数,前前后后一共造反了70次!
朱三太子,原名朱慈焕,是崇祯帝的儿子。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天潢贵胄的朱慈焕在兵乱中不知所踪。本来他走就走了,大清这么大,可能他都出海了,去哪里找?朝廷也没打算找。
可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正统思想”深入人心,“名正言顺”是极为重要的,很多造反的人都喜欢举着放大镜找朱家皇室子孙,来为自己的起事扩大声势。就算没有真的皇室子孙,那也没有关系,那些想要造反的人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康熙元年,一次比较大的起事爆发,苏北地区的“朱三太子”谋反,被不费吹灰之力的镇压,审讯头目时才知道为首的人叫朱周稘,只是富商子弟。
康熙一年,直隶真定又出现一起“朱三太子”起义,这次的起义规模十分大,波及几万人,为首者猖狂至极,给手下大肆分封爵位。混乱很快被鳌拜镇压,审讯结果不出意外,只是有人假借朱三太子的名号。
康熙十一年,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反清,声势浩大,一度威胁京城,失败后逃走了,这又是一起假冒事件。
康熙十六年,福建又发生了一次起事,“朱三太子”秘密联系台湾郑氏,企图反清复明。计划泄露被康熙查获,朝廷以为这次肯定能够捉到真正的“朱三太子”,可是真凶竟然叫蔡寅。
之后数年,朱三太子此起彼伏。湖南武冈州传出“朱三太子”的谣言,当事人被抓,押到京师后当众斩首;康熙十八年,陕西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谋取名声,后经查实,此人在说谎,这人根本就是杨起隆的老部下。
在这持续几十年的抓捕中,康熙也怒了,要不惜任何代价,宁杀错不放过,凡是和朱三太子相关的人等,一律诛杀。至于那些造反究竟与朱三太子有没有关系,康熙对此十分在意,他一直想要找出真正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子”也就成为了康熙的心腹大患。
四爷小心翼翼地看着老父亲喝汤的表情,难得的,这次没有以往每一次的暴怒,稍稍放了心。
太子正因为一边兄弟们抢鱼汤的热闹气得坐不住,一眼看见了他的表情,右手举着茶盖刮着茶碗里的茶叶沫子,故意问:“四弟,你认为那?”
四爷发现汗阿玛喝汤的动作一顿,喝茶用点心的大臣们也看过来,沉吟道:“周朝立国时,礼定天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为王侯,封山东为商朝皇室封地,称之为“三恪”。曹丕建立曹魏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司马炎篡魏后,封曹奂为陈留王,……均是对前代王朝以示尊重。大清立国,汗阿玛也一直想找出来前朝朱家后人,祭祀前朝皇陵。若能找到朱三太子,自然好。若不能找到,臣弟认为,无需在意。凡人要造反,没有朱三太子,还有朱四太子,总有理由。朝廷无需在意理由,杀之即是。”
“经常这样打打杀杀,不怕天下人议论?”太子一声冷笑。“四弟你不怕名声怎么样,朝廷还要名声那。”
“朝廷的名声在于要天下安定,国强民富。不在这方面。”四爷目光一闪,看向都停下来望着自己的康熙和兄弟儿子们,“康熙一十三年南巡,汗阿玛去拜谒明孝陵。在朱元璋的陵墓前,不仅肯定了朱元璋的功绩,还给朱元璋立了一块石碑,曰:治隆唐宋。并且承诺:‘敕访明后,备古三恪之数,且举元后蒙古之恩礼不替为证,……’天下未尝不闻而义之,世人都知道汗阿玛的仁义。知道后还起事闹事,不管这些闹事里有没有真正的朱三太子,都是该杀。至于说名声,前朝大将常遇春和陈友谅对战后,下令屠城,湘潭一带人口骤减,地域编制也从州变成县,朱元璋下令剩下的人世代做丐户,男子不能科举女子不许裹脚。朱元璋做了皇帝,大肆杀戮功臣。可是后人还是肯定了朱元璋的功劳,汗阿玛也肯定了朱元璋的功绩。太子一哥,臣弟不是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元朝皇家逃亡路上,朱元璋命杀的只有一个孩童子嗣逃出去。我们朝廷不能学这样,大清也不杀功臣,朝廷一直在尽量挽回一些杀戮带来的影响,希望凡大清人不管曾经怎么样都过的更好。臣弟只是认为,大清朝廷的名声不在这里。好比一个人做的再好,变成金子打造的,也有人骂铜臭。因此,如果找不到朱三太子,不用花费银子特意去找。”
!!!这话,要一些人都不敢听。
在如今大清一心显示仁义,康熙一个劲地弱化大清建立过程中的战争等等杀戮,使劲地夸前朝的好儿表示宽仁的时候,出来这么一番“就事论事”的话,在座的大臣无不震惊。
弘晖目露崇拜,目光炯炯地看着阿玛。
康熙微微一笑,将儿子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放下汤碗,指着老四对大臣们嫌弃道:“你们的四爷啊,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瓣儿花,朕今天议事特意没有管他。好嘛。”摆摆手,苦笑道:“罢了罢了,国库里今天秋天收上来的银子,看看有剩余的,都拿去建造学院吧。京畿地区的父老乡亲们这么渴盼,送上来一麻袋的意见书,朕看着心里难过啊,银子不够,能建造多少建造多少。”
目瞪口呆。
还要硬跟着皇上的话题变化,抓紧提建议:边境和盛京那一拨他们错过了,江南那边一般插不进去手,如今京畿地区要办学,其他的先不管,学院营建、书本印刷、笔墨纸砚……都是大利润啊,抢!
弘晖听着大臣们唾沫横飞地争执,坐在玛法身边安静的听着,等玛法有空了,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喝着阿玛亲手做的鱼汤,心情美美地问玛法:“玛法,小伙们们都读书哦?”
康熙拿毛巾给他擦擦脸颊上的小鱼刺,故意笑道:“玛法尽力啊。国库没有那么多银子。”
弘晖仗义:“玛法,弘晖有银子哦。玛法,额涅也有银子啊。老祖宗、皇祖母、祖母、祖母们,都有银子哦。”
康熙咳咳咳。
弘晖放下胭脂红纯色的小碗,孝顺地给玛法锤锤背:“玛法,弘晖去和长辈们要银子,给玛法花哦。玛法,小伙伴们都进学,弘晖的姐姐妹妹们也进学哦。弘晖要妹妹们也来无逸斋学习啊。弘晖来学习,妹妹们在家里想弘晖哦。”
康熙就看着他小嘴叭叭叭,一脸的期待。忒是无奈。
你阿玛要办学已经千难万难了。
你还要姐姐妹妹们一起进学?
“你的妹妹们来无逸斋进学,玛法答应了。其他的姐姐妹妹等一等,想学习的去女子学馆即可。朝廷先要你的小伙伴们都进学,毕竟,男女授受不亲,不能一起进学。”
弘晖举着小拳头给玛法敲着肩膀,大眼睛里有真实的疑惑:“玛法,男女授受不亲,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一起进学?为什么姑姑姐姐们要和弘晖隔开学习哦?”
“因为她们是女孩子,你是男孩子。”
“玛法,为什么她们是女孩子,弘晖是男孩子哦?”
“……”
康熙一直到弘晖挥着小手,和他说“玛法弘晖先走了哦。”看着他跟着老四一模一样的步子,胖嘟嘟的身影,才是沉沉地松一口气。
其他人都挺同情康熙的,真的,即使是太子。
四爷领着胖儿子,去宁寿宫给皇太后请安,去承乾宫给皇贵妃请安,去永和宫给德妃请安,去看望苏茉儿嬷嬷,去西三所看望几个妹妹们,询问备嫁情况……一圈转下来,康熙派人来催了,跟去小汤山泡温泉。
大队人马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旌旗飘飘遮天蔽日。一路上围观的老百姓更是兴奋激动地欢呼磕头。
弘晖在马车里和几个小叔叔,小堂兄弟一个马车,开心地说话,显摆自己在庄子上的玩乐,邀请去玩。
康熙和太子做撵,四爷和兄弟们骑马,与侍卫们一起护着长辈们的车驾。
大雪刚过,因为有工部提前布置,今年倒是没有房屋被大雪压垮的情况,因为大雪,煤炭价格有上涨,也只是涨了一文一斤,在正常范围。康熙在马车里听着侍卫的汇报,很是满意。
只是车驾刚出正阳门,康熙车驾上的一个轮子出来问题了,大队人马都在等着,其他人能凑上去的都凑上去了。十三阿哥胤祥看四哥周围没有人,四哥看似在微笑其实在打盹儿,打马凑上来,悄悄地道:“四哥,施世纶上任没有几天,不光得罪揆叙,还得罪了太子爷的奶公凌普。”
四爷脸上立时没了笑容。顺天府尹这个位子,看似只是一个大管家,可关键时刻,也是有作用的。施世纶性格强硬,出身背景也够,老父亲调施世纶做顺天府尹,不靠大哥和八弟,也不靠太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有什么深意呢?
胤祥又道:“五天前,大哥和八哥的人,一起上奏,说宫里侍卫们有的不尽职,懈怠疏忽,要求宫里的侍卫三个月一换岗,严加管理。为此鄂伦岱还发了好大的火气,骂骂咧咧的却也没有反对。太子的人极力反对。汗阿玛还没有决定。”
四爷听得心头突突乱跳,眉眼一垂,一抬,盯着他的眼睛:“你不要掺和。”
“我不掺和。”胤祥赌气地哼一声。“十四弟就不一定了喽。”
四爷不由地皱眉。
深邃黑亮的眼睛望着汗阿玛车辇周围一圈的热闹,嘴唇翕动,压低了嗓子道:“四哥要你不参与,还有一句嘱咐,你要警惕你身边的人。自己要注意照顾自己。”
听得胤祥心头一震。
不由地想起之前太子要栽赃给他一些违禁物品的事情。
“我知道,大哥和三哥都在拉拢四哥。六哥和我说了,可能他们每一个都会来拉拢我和十四弟,通过我和十四弟挟制四哥。”胤祥眼里闪过一抹狠厉。“四哥,我不怕这些算计。”
“四哥知道你不怕算计。但你的侠义之心是弱点。尽可能地将你府上的人都查一查,我怕有别人的眼线。还有,不管哪个兄弟找你哭诉委屈,一概推脱给四哥,什么也不要应承。”
胤祥瞳孔一缩。
这确实是他的弱点。
最是看不得谁示弱,总会冲动地帮忙。府里也确实有一些被他救下来的,因为求着要报恩,留下来的人。
就是兄弟们也一样,和他硬来他不怕,但是和他哭诉求救,他一定会心软。
胤祥沉默着,目光盯着前方的一树雪花枯树枝,唇角紧抿。
十三弟可能在这件事里遇到的伤害,是四爷一直要避免的。但他也不能强令十三弟做什么。当年的红皮小老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四爷很是担心。可他只能慢慢地教导,安静地等候。
安静中,一道呼唤响起。
“四哥,十三弟。”原来是八贝勒打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