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边令人去请香菱来,一边在堂屋和封氏说话。
“夫人如今寻到了女儿,不知是要回南边去还是……”
封氏此刻眼睛亮得吓人,手颤抖着几乎拿不稳碗盖,勉强稳住声线对黛玉道:
“我倒是无妨,主要看英莲的意思……”
她显然心不在焉,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黛玉也不再问别的,只讲些香菱日常的趣事儿来宽一宽她的心。
“夫人不知道吧,香菱…哦,就是英莲,在我们姊妹之间很得人心的。”
“她长得又好,性子又和软,难得肯上进学习,叫人好生佩服!”
“前儿她还跟着宝姐姐学作诗呢,现已经有所成了……”
……
封氏听得津津有味,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了许多,笑着和黛玉你来我往地说起话来。
“姑娘不知道,我们家原来也有过一段好日子。那时我家老爷还在,家产也没被一把火烧尽,我和老爷俩人守着女儿过日子。”
“英莲从小就可人疼,她很乖,很少闹脾气,自己只有两个果子也知道要分给爹爹妈妈吃……”
说了一盏茶的话,外头来报说香菱来了,黛玉连忙叫人去请进来。
封氏已经激动地站起了身,眼巴巴地朝门外张望。
香菱似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进来的时候微微喘着气,额头有细细的汗珠。
她走进门来,看见眼含热泪的封氏,声音颤抖地试探道:
“妈?你是我妈?”
边问眼泪就边滚落下来。
封氏哭着把她搂住,悲啼道:“英莲,你是我的英莲……”
“妈终于找到你了!我的儿,你受了…受了好大的苦——”
母女二人抱在一起,痛哭了好大一阵。
黛玉在一旁看得眼泪婆娑,又替她们心酸,又为她们欢喜……
等英莲母女哭罢,燕鸥、朱鹮等丫鬟命人备好了水,伺候母女二人并没出息哭鼻子的黛玉重新梳洗。
英莲母女面有愧色地受了,与黛玉道谢:
“叫姑娘见笑了,府上大喜的日子我们母女两个倒在这里哭起来,实在晦气……”
黛玉并不忌讳这些,宽慰封氏道:
“哪里是晦气,分明是喜气。何况你们这泪,是‘喜泪’,只有给府上再添一重喜气的道理,快别见外。”
封氏和英莲闻言也笑了笑,两人又再三谢过了黛玉相助之恩,主动说起今后的打算。
“林姑娘,前日.我们姑娘已将身契予了我,昨日.我也去官府消了奴籍,如今已是自由身了。”
“太太知道我的事,没有要我赎身的银子,反赏了二百两银并些衣料、首饰,我愧受了,倒够我们母女两个暂时过活。”
英莲说着又跪下来,脸色有些羞红,道:
“姑娘不知,我那外租家不是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