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俩从交待好了家里的事,就驾着马车出发了。
临出门江逸还问小宝,要不要跟着去县里玩。
小宝眼中露出期待的光彩,刚要点头,随即看到一旁板着脸的云舒,最终艰难地摇了摇头。
江逸忍着笑,坏心眼儿地诱惑:“真不去?去了就可以吃到糖葫芦和肉包子!”
小宝瞪大眼睛,明显地吞了吞口水,转身就往上课的屋子跑,边跑嘴里边喊:“逸哥……早点回来!带……糖葫芦、肉包子!”
江逸忍不住哈哈大笑。
******
他们赶得巧,这天正好是县城每旬一次的大集,十里八乡的商贩们都会在这一天聚到集上售卖自己的商品,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商人。
村民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县城赶集,尤其是农闲的时候,即使不买东西,也愿意拖家带口地看看热闹。
江逸在路上碰到了好几波去赶集的人,有枣儿沟的,也有外村的。其中赶车的极少,大多都是用两条腿走路,他们天不亮就出发,到县城大概八九点的样子,正好是最热闹的时候。
江逸和苏云起驾着马车,速度要快上一倍,虽然出发得晚,最终还是赶上了这些人。
如今江逸断了回现代的念想,心态上也放开了很多,遇到认识地总会主动打个招呼,邀请人家到自己车上来。
村民们几乎没人客气,手一拄就能蹦到车上。
于是,江逸家的平板车上人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装满了。小孩子们坐在车梆上,女人们搭着腿坐在后面,上些年纪的坐在中间最稳的地方,男人们就坐在前面和江逸说话。
再往前走,如果再碰到了女人小孩或者老人,就会有一两个男人主动跳下来让他们上车。
其他村子也有驾着平板车的,上面的情况和江逸这个没什么两样。
大家见了别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笑着调侃两句,在这个过程中,枣儿沟的人明显底气要足一些,因为他们坐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马”车,真是既快又宽敞,可不是那些牛车或者驴车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