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霍启点了点头,顺着他的话接道,

“不错,按理来说,城中流民横行,定会增加夜间巡逻的士兵,可你我一路走来,见到的士兵不过二十人,太蹊跷了些。”

突然而起了一阵寒风,洛青阳将肩上的罩衫紧了紧,道,

“或许,这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流民。”

“那世子不妨猜猜看,如果鲁阳城没有接纳逃亡的难民,这些难民会去往那里呢?”

洛青阳知他有意考问自己,但他也不是那闺阁女儿,天下风土,山川情物也略知一二。

“我猜嘛,一部分人自然是逃到了更东的地方,剩下一批不再愿意逃亡的,必是入了那草寇聚集,闻名天下的梅花岭去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郡守府,府门前两个硕大的灯笼摇摇晃晃,灯下守夜的仆人哈欠连天,门前的两尊石狮子在红光笼罩下好似张着血盆大口,整个郡守府宁静又祥和,根本不似即将遭受战乱的地方。

第72章 番外:史官提笔

启元四年三月,春和景明,四野花香。

三年一试的殿试已过,放榜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天下士子十年寒窗,可最后真的能高登庙堂的不过寥寥,然其间心酸对于雍京城里的闲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只知道殿试一过城内又会多出许多饭后谈资,今年他们口中反复咀嚼的是一个叫‘杨翎’的士子。

杨翎,字慕闲,扬州人,出身诗礼之家,父亲杨开元,天佑十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居三品,食俸二千石。杨翎,杨开元四子,启元四年一甲探花,进士及第,年仅十六,一朝名动天下。

自从放榜后,雍京城里的茶馆酒楼里,谈论的都是高中进士的士人,但论被提及最多的却不是塔尖尖儿上的状元郎,而是那个风流天下闻,貌似宋玉,仪比谢安的探花‘杨翎’。

若说这杨翎也算是个少见的奇才,有传言说他出生于八月十五中秋夜,彼时有异象横生,红光乍现,花满中庭,只不知这话里几分真假。杨翎八岁时,才识高到已无大儒能传道解惑,遂随父进京求学于国子监,亦鲜有敌手,自此自视甚高,目下无尘。十二岁性情忽变,似厌倦诗书,不在埋头苦读,而是放浪形骸,呼朋结友,开始游历山河风物。不知是不是巧合,正好躲过了本朝最大的一场动荡。十六岁归来,在父亲的逼迫下,参加科举,一举夺名,高中探花。

按例,放榜后,将由皇帝亲自在萃英阁宴请高中的士子,此举目的有三,一来庆贺士人高中,二来皇帝笼络人心,三来为天下士人树立榜样,此外还有一个达官贵人们心照不宣的目的,为家中女儿寻觅良婿。

杨翎向来不喜这种浮于表面的宴饮,奈何有皇帝做东,谅他有再大的胆子也只好乖乖的换好衣服,叫上仆从,顶着冠盖,去参加那人人向往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