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爷道,“嗨,啥久等不久等的,你们是付钱租我的车,又不是白用,这么点时间算啥。”
说着,三大爷就问道,“对了,你公爹他那日没啥事吧?”
杨氏知道,三大爷是问那日吃饭的事,笑着道,“没事,爹这人不爱说话,也是事在心里憋的久了,才会这样,倒是三爷你,那天回家没事吧?”
三大爷道,“啥事没有,就挺畅快的。”
杨氏听到这话,心底松了一口气,过了这么多天,才想起问一句,也挺过意不去的。
三大爷就问起周阳读书的事,“大郎媳妇,昨儿我听你们的意思,似乎准备把小阳送到县学去读书?”
杨氏道,“是啊,小阳身子骨弱,干不来地里的活儿,也就读书好一点,爹和娘都说愿意耽误他,就去问了村长村学的事,爹说村长的意思是办不起来了,所以家里商量一番,打算让小阳去试试。”
“对了,三大爷,你家周木呢,还准备送他继续读书不?”
三大爷摇了摇头,“不了不了,这孩子,能识几个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也是拖了小锦鲤她爹的福,如今村学办不起来,我跟你三婶都不准备让他读书了,加上他自己也不愿意,打算去找个活干。”
杨氏道,“这样也好,等周木能挣钱了,你跟三婶也能轻松些。”
想到死去的女儿,三大爷就没了谈兴。
一路沉默的赶着牛车到了码头,杨氏就忙而有序的摆放东西,生火,架锅,菜饼,骨头汤,一应准备齐全,就有人来买菜饼。
杨氏有条不紊的拿饼,盛汤,收钱,开始忙碌。
卖完家中做好的菜饼,杨氏开始揉面,摊饼,上过烙饼。
李爷忙完过来,就看到杨氏现烙饼,“周大嫂,今儿怎么现做上了?”
杨氏道,“家里有事,晚了,来不及烙好,就拿到码头上来现烙,李爷可要来两个?”
这会儿正是午食时间,李爷道,“那就来两个吧。”
说着,李爷就掏出四个铜板,放到一边的杨氏准备的木盒子。
杨氏将现烙好的菜饼递到李爷手中,又盛了一碗骨头汤,“有点汤,李爷小心些。”